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济四平校区主要建筑物命名方案

(2016-05-20 16:41:47)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校园

分类: 若无所思

同济大学四平校区主要建筑物命名方案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孙周兴、柯小刚、徐卫翔等)


[题记]本方案由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咨询小组设计,由孙周兴教授主持。初由柯小刚博士负责调研,并撰写“百年校庆之际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之意义”一文,以为“序说”,宏观阐发大学之道以及本次校园建筑和道路命名之基本理念,受到几位校领导的积极肯定。后承主管校领导陈小龙教授审查并批示,遂于20061222日上午与我校党委宣传部合作,召开咨询小组会议,具体落实四平校区主要建筑物之命名方案(会议参加者有:孙周兴教授、黄昌勇教授、徐卫翔教授、刘日明教授、柯小刚教授、王晓渔副教授、汤惟杰副教授),会后由柯小刚教授整理草案,最后由孙周兴教授增订并定稿。2014年初我校又重启校园楼宇命名工作,由孙周兴教授修订6年前的计划。虽时过境迁,但现在看来,当时的方案仍然是可取的,至少提供了一个讨论基础——这时候,已经是109年校庆了。

 

一、校区建筑命名之基本原则

1、体现同济大学特性及百年同济历史,彰显大学之道,汇通中西文化精神。

2、遵循《同济大学关于校区建筑命名的若干规定》,适度创新,力求把名称之历史文化内涵与命名之约定俗成和通俗易记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3、尽量保留可用之旧名,如汇文楼、文远楼、瑞安楼等;也包括一些虽不甚理想、但已深入人心的建筑名,如南楼、北楼等。

4、尽可能传达校区内各建筑群之命名的整体性,或相邻相关建筑之命名的关联性。

 

二、四平校区主要建筑物命名方案

 

序号

原名

建议新名

新名理由陈述

备注

1

综合楼

同济楼

(备选参考:同庆楼)

此楼为同济百年校庆的重点建筑物,且距离大门和行政楼不远,当以同济自身的名字命名。亦可名为“同庆”,兼“普天同庆”与“同济校庆纪念”之意。

 

2

能源楼

同文楼

(备选:大同楼)

能源系已不在此楼,现为外语学科所用(已足见此次重新命名之必然)。中国古有“同文馆”,万国同文之意,国立外语教育机构之名。且“同”来自“同济”词根。又“文”为同区已有之“汇文楼”、“文远楼”基本词根。备选名“大同”,义见《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这几个楼的新名与周围原有的几个楼拥有共同词根:“文”和“明”,有整体感。

3

城规新楼

明德楼

城规旧楼已名为“明诚楼”,新楼以“明德楼”名之,甚为合趣。先秦经典《大学》起句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

新留学生楼

郁文楼

《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文,这里可理解为广义的中华优秀文化。留学生留学中国,学习中华文明,有益于促进世界和平和世界文化交流。

5

友谊楼

从周楼

理由同上。两楼紧邻,命名亦应连属。另,“从周”亦有纪念我校已故名教授陈从周先生之意,可谓一箭双雕。

6

运筹楼

同运楼

保留“运”字,加“同”字,取同甘苦共命运之意,亦即同济之意。且周围楼房取共同词根:“同”,有整体感。

这几个楼相互邻近,从共同词根“同”字得名,有整体感。

7

化学楼

同化楼

保留“化”字,加“同”字,取共赴大化之意,亦为同济之义的引申。且得本区词根“同”。

8

电气大楼

同安楼

与瑞安楼隔水相对,宜名同安,既以“安”字呼应“瑞安”,又以“同”字随本区词根得名。

9

海洋馆

同舟楼

(备选:郑和楼)

同舟于海,既得同济之义,又得海洋之义,同济海洋楼宜名“同舟”。备选名“郑和”,取典郑和下西洋,且“和”与旁边的“瑞安楼”之“安”相应。

10

岩土楼

厚德楼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乃岩土之德。

 

11

医学院楼

宝隆楼

纪念同济大学前身德文医学堂之奠基人、德国医生宝隆。百岁之际以此命名医学院楼,可表校方重振同济医学传统之决心。

这一系列楼房皆以同济大学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名、地名和历史事件来命名,而且结合楼房自身的功能和环境。

12

桥梁系

国豪楼

国豪,既为同济校史上(尤其桥梁方面)最值纪念的人名之一,亦以其字面意义而兼爱国之义。

13

环境学院

吉安楼

纪念抗战暑期同济大学西迁校址之一吉安。又,“吉安”有天地人和谐、相安之义,合乎环境学院之学术宗旨。

14

干训楼

宜宾楼

纪念抗战期间同济大学西迁校址之一宜宾。另,字面含义巧合宾馆之义(现干训楼为宾馆),可谓适得其所。

 

 

 

 

15

土木学院

李庄楼

纪念抗战期间同济大学西迁校址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西迁校址李庄。且“李”字含“木”,“庄”字含“土”,“李庄”合在一起,又含建筑聚居之义,以之命名土木学院大楼,适得其宜也。

16

测量馆

三一七楼

1917年“三·一七事件”是同济史上最重要的奠基性事件之一。由于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上海法租界捕房巡警于317日荷枪实弹,包围同济,强令解散学校,限令全校师生必须于当日下午7时前离校。这场危机促使华人校董全面接管同济,翻开了同济校史新章。新同济从法租界迁址吴淞,从梁启超借调中国公学校舍。又:“三一七楼”恰与相对的“一二九楼”形成呼应。两楼围合,体现同济最沧桑最深厚之历史感。

17

中法中心

伏尔泰楼

伏尔泰是学习中国文化精华并以之促进了西方启蒙运动的法国哲学家、文化巨人。以之命名中法中心大楼,适得其宜。

此两楼俱以德、法史上与中国关系密切之哲人命名,显同济之国际胸襟。

18

中德学院

歌德楼

歌德为德国最重要的文学家和诗人,可谓德语之父。德国以歌德之名命名国际德语教育机构。现以“歌德楼”命名以中德人文社科交流和研究为重点的中德学院楼,十分合适。

19

云通楼

阳明楼

王阳明为明代大儒,《大学问》之作者。又以“明”与同区“明诚”、“明德”相合。参考: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皆有“阳明路”。以阳明楼命名人文学院楼,十分妥当。

以三楼将为同济人文社会科学主要学院所用,故以中外文化名人命名。又与邻近的歌德楼相配。

20

南校区社科楼

康德楼

康德为德国最伟大的古典哲学家,欧洲近代学术的奠基人,并被称为“哥尼斯堡的中国人”。以康德命名社会科学楼,也可相配。

21

国际交流学院楼

孔子楼

以中国儒家思想创始人命名国际交流学院楼,亦与国际汉语教学机构“孔子学院”相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