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于《戏曲音乐研究》
京剧《贵妃醉酒》唱腔分析
何为
京剧《贵妃醉酒》是一个著名的传统剧目。这个剧目的来源,据梅兰芳先生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的记载,它最早的本子是时剧①《醉杨妃》。京剧的《醉酒》是从汉剧来的,汉剧《醉酒》则可能是从时剧《醉杨妃》改编的。直到现在,京剧《醉酒》无论在剧词或唱腔上都还保留着《醉杨妃》的痕迹。
虽然,它最早不是京剧的剧目,但由于百余年来在京剧舞台上的流传。特别是经过梅先生多年来不断地演出、修改,使它在艺术上已达到很为成熟完整地步。并且,早期的《醉酒》以至《醉杨妃》的某些不健康的因素已逐渐被消除,使得这出优美的歌舞剧具有较高的格调。它在艺术上的成就,无论是在唱腔上或表演上,都提供了许多极为可贵的、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材料。
《醉酒》的唱腔。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题目。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全剧只用了一个[四平调],但曲调的变化发展极为丰富多样,对人物心理的刻划很细致、深刻而有层次;一方面也由于它在唱腔结构上、曲调发展上运用了成熟的技巧,在作曲上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中国戏曲音乐的表现方法、艺术结构和作曲技巧问题的研究,是我国戏曲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里,我想通过《贵妃酢酒》这一出戏的唱腔研究,来对这方面进行若干探讨。
这里所分析的材料,主要的是根据梅先生的演唱,虽然也参考了京剧或其它剧种的一些优秀演员的演唱。一则是因为梅先生的演唱材料最完全,有全套的唱片(中国唱片厂出版)和曲谱(音乐出版社的总谱本与文化出版社的简谱本);二则也因为梅先生在这出戏的唱腔上有他独特的创造。虽然这出戏的唱腔的主要部分都是传统早已形成的,但经过梅先生多年来的琢磨、加工,有些特点更突出了,精采的地方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这个研究还刚刚开始,而且由于水平的限制。这个材料还是很不成熟的。作为一种研究资料。还希望得到批评和帮助
一
唱腔的艺术结构
《贵妃醉酒》是一出优美的抒情歌舞剧。它无论在题材上或艺术结构上,和一般的唱工戏或歌舞并重的戏都不相同。假如说,住其它的戏里头,戏剧矛盾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对比,人物关系上的冲突,通常都是以某种富有戏剧效果的情节在舞台上正面展开的话,《醉酒》则不然,它把一切矛盾冲突都放到幕后去,不在舞台上正面展开,而把这一切都通过主人公杨玉环的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予以呈现,通过主人公各种不同的感情、情绪的抒发,把矛盾冲突的各方面表现出来。
因此,在音乐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特点:它不象一般的戏剧音乐结构那样,通常总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板式(节奏)的变化对比来推进、展开戏剧性的冲突,而是从头到尾只运用了一个抒情性很强的[四平调]。各种板式(节奏)上的变化对比,乃是中国戏曲音乐在艺术结构上达到戏剧化的一种独特手法。例如[慢板](四拍子),[原板]或[二六](二拍子),[流水]或[快板](一拍子),[摇板](紧打慢唱)或[散板](节拍自由)等等这样一些板式(节奏)上的变化对比,常常能将戏剧情节、情绪在音乐上引向高潮。或者把戏剧冲突渲染得很紧张,或者使紧张的戏剧气氛趋于缓和,以致使尖锐的戏剧冲突得到解决。从一些著名的唱工戏(如《辕门斩子》、《二进宫》、《四郎探母》、《玉堂春》等)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艺术结构上、表现手法上的特点。但在《醉酒》里,却不是采用这种结构方法或表现手法。虽然在个别地方,极少的[散板]式的乐句或乐汇间或出现,但基本上(或者说主要的)是[四平调]贯串到底。主人公杨玉环内心的各种矛盾,如:欢乐或忧愁、喜悦或苦闷,都是通过[四平调]这一种抒情的曲调形式来表现的。
虽然这出戏从头到尾只用了一种[四平调],但它在唱腔上不仅变化极为丰富,没有使人感到贫乏单调,而且把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很真实、细致、有层次,完全符合于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原来,这些[四平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每一次运用时,曲调都有新的变化、新的发展。这种变化或者是旋律进行上的,或者是节奏形态上的,或者变化大一点,或者小一点。但这每一变化,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改变曲调的面貌,改变它的特性,使它具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色彩、情调。而这种改变,又是与人物心理变化和戏剧性的要求相适应的。
这出戏的情节虽然简单,但人物心理变化却是很复杂的,从剧情的发展上说,这种变化大致有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是杨贵妃满怀兴致到百花亭去赴约。这时,在她看来,生活是美丽的,她的爱情生活是那样幸福,那样无忧无虑。而这种美满、愉快的生活情绪,通过她对于自然景色的欣赏、向往而表达出来。
第二,但是,唐明皇失约不来了,到梅妃那里去了。这对杨贵妃是个意外的打击。虽然她强自镇静,想以独自痛饮来冲淡这种不愉快,但酒醉以后却更加忧愁,内心更加郁闷,爱情上的苦恼更加缠扰着她。
第三,醉后,独自回宫,使她更加惆怅,在精神上愈加感到寂寞、空虚。
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极为复杂细致的。而唱腔就抓住了人物的这几个不同的心理特征,创造了几个不同的、性格鲜明的曲调来从音乐上给以刻划。
全剧在唱腔的布局上,大致上也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第一段落是以曲调的抒情性为主。在这里,曲调的婉转、华丽的特点是很突出的,这种抒情性与以后的音乐与戏剧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段落,曲调的戏剧性的变化逐渐加强,特别是曲式结构上,调性色彩上,和节奏特性上的变化发展,对音乐的戏剧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段落,曲调特点又回复了它的抒情性,但这已完全不是开始时那种婉转、华丽的性质,而转变为一种伤感、惆怅的情调。
现在,我们就按上述次序,来分析《醉酒》的唱腔结构。
①在清·叶唐编的《纳书楹曲谱》中,有一部分剧目被称为“时剧”。他是全书的一个附属部分,不同于昆曲,很可能是当时的地方戏曲唱腔,被收录到这部昆曲谱里来的。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