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英语教师的成长故事(转载)
(2012-09-08 17:03:0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青年教师成长 |
拼搏与自信的源泉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一个小生命降临到宁夏吴忠市马莲渠乡杨渠村一户农家,从此她必将充满挑战和机遇、艰辛与坎坷的一生便开始了,那个小生命就是我。
儿时的所见所闻让我记忆犹新,也正是它一直激励着我怀揣梦想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勇往直前。
回想当年,烈日炎炎下,农村里的人们,当然也包括我的父母和兄长,看着他们汗流浃背地在田间辛苦劳作,那时的我还不知“辛苦”二字是什么?直到有一天,我也该到田间与家人一起劳作时,方知何为辛苦?自那时起,父母便经常在我们兄妹三人面前说:“你们要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到城里去工作生活,否则将来只能像我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翻土块。”那个年代对于农村孩子而言唯一的出路也许只有这一条了,而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更是如此了。
正是这种强烈地想要改变命运,改变将来的决心激励着我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历经求学之艰辛,于1997年考取了宁夏大学外语系,在那里我珍惜上大学的机会,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地度过了每一天;2001年8月我荣幸地成为银川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此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拼搏与自卑中,然而自从踏上教育事业这片热土,我又重新燃起了拼搏的劲头和自信的力量。
转眼间我踏上工作岗位已快七年了,期间我走过了人生的重大经历,回想这七年的教育教学生活,感受颇深。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两年,一边担任两个高中班的英语教学任务,学校还安排我在校科研教学部担任小干事和见习班主任,每天早上从六点半开始一直跟班到晚上十一点方可回宿舍,经常因还有教学或其他杂事没做完要加班到很晚才能休息;此外,由于是新学校,假期学校会派我们青年教师到各市县设点宣传招生,那段日子的感受就两个字“忙、累”!
当然也是在这样的辛苦岁月里,学校给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创造了很多有助于我们成长的机会,是这所学校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为了帮助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周安排我们集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采取师徒结对,以老带青的方法,老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都给予了青年教师耐心的指导和经验的传递;此外学校还经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评优活动,砺炼青年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然而,正是在这样辛苦的日子里,我在这所学校,从从很多教育教学活动和很多老教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些将会让我受用终身。
从教六年多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严格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旷工、请假,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学校、年级、教研室等其他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主动承担,从不推辞,认真有效地及时完成;多次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教学评优比赛活动,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学习,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1、先后开设校本课程“欧美经典影音欣赏”和“英语角”;
2、承担研究性学习“词汇秘诀”;
3、承担校本校研,课题为“学生厌学成因初探”;
4、在200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届中等职业学校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5、在2004年宁夏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6、在2005年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获得计算机高级资格证书;
7、在2006年在银川市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8、在2007年银川高级中学全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9、与2007年10月底报考全国在职教育硕士联考并考取,现正在西北师范大学攻读英语专业教育硕士;
10、05级学生是我的第二轮学生,三年来,所带两个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第一和前列。
2001年8月我正式走上一线教学岗位,刚教了一轮,就赶上了新课改。新课程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要求,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感受颇深。
一、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可以掌握知识,又可以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当代教学应致力于发展学生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个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不符合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三、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四、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
际)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是“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两次飞跃,教学目标才能实现。直接让学生得出结论或抄背前人提供的答案,是舍本求末,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害的。
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总之,在学校领导和众多前辈老师的指导下以及在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里,我会不断进取,全心投入,相信会走出载满鲜花的教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