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7-04 21:13:01)分类: 随笔 |
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对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到底该如何落实“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工作呢?经过深入的研读教材,学习领悟教材编写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抓住关键实施课内外阅读衔接,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抓手。
一、实施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实施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阅读指导中引领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启迪思维智慧,积累语言材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施课内外阅读衔接的基本思路
1.理清各年级课内外阅读目标。经过深入的研读教材,比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要求,对统编教材各年级的阅读教学任务进行了汇总,从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几个方面明确了各年级课内阅读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快乐读书吧等项目的内容,明确了各册课外阅读目标,理清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点位。
2.实践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从各年级阅读文本与阅读文体、阅读兴趣激发与阅读习惯养成、阅读方法与阅读能力提升等三个方面,进行阅读教学衔接策略实践探索。根据语文要素要求把握精读课文阅读要点,引领学生学得阅读方法;略读课文大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实践方法;细化“快乐读书吧”教学过程,以激趣导读课、交流推进课、展示分享活动等形式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引、扶、放的思路,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步骤,有效落实课内外阅读衔接,让课内阅读精细化,课外阅读课程化,让阅读支撑起学生的“语文生活”。
3.确定课外阅读督查评价办法。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阅读督查评价办法,方便师生实施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沉下心思读书,坚持长期阅读,形成习惯,将课内外阅读落到实处。
三、实施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主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主要围绕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索。首先明确统编版语文教材重视阅读教学的特点,理清推荐阅读书目体系,把握各册“快乐读书吧”及推荐阅读内容设定的重要意义,通过整本书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实施三至六年级“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实施,明确阅读策略及指导方式,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结构在各个主题单元教学中渗透指导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逐渐形成有效组织阅读策略指导和阅读方法实践训练实施路径,有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主要内容:随着课题研究完成,工作室成员老师及身边的语文老师学会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探索出一套课外阅读衔接的措施,实现课内得法,课外积累,学生课外阅读海量化的目标,并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素养。
1.内容衔接:充分利用各册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明确各个年段必读书目的内容,并在相应的单元教学中加以方法的渗透指导;另外,在“童话”“诗歌”“读书”“鲁迅”等专题单元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内容衔接和阅读兴趣激发。比如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一课教学中,课前让学生梳理文中所罗列的书目,并以表格的形式明确文中所提的代表人物、主要事件、形象特征等信息,课堂教学时老师适当的补充原著中的人物描写片段,整理比对作家冰心读“四大名著”的经历,从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四大名著的可贵之处,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然后再以全班“同读一本书”的活动,推动课外阅读落地生根,顺利完成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教学任务。
2.方法衔接: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独门设计,从“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
3.应用衔接: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4.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主要点位:
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提升,经过学习与研究实践,我们基本理清了有效落实课内外阅读衔接工作的基本内容,根据“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结合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主导思想,采用“1+x”的办法实施阅读教学,建构了课内外阅读衔接“136”实施框架。
“1”:一个目标。根据统编语文教材提出的“强化阅读,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主导思想,落实好课内外阅读衔接,顺利完成小学阶段不少于100万字阅读量,实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目标。
“3”:三个方面的衔接。内容衔接,选择与科内精读课文相同话题的阅读材料或相同出处的内容做引导,点燃学生阅读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方法衔接,将课内所学的默读、速度、跳读等阅读方法,综合预测、提问、提速等阅读策略,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锻炼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素养;阅读运用的衔接,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经验,促进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语言表达。
“6”:六个衔接点位。兴趣与内容衔接点,“快乐读书吧”和“阅读链接”;方法与策略衔接点,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阅读策略单元;语言积累与运用衔接点,推荐阅读和课后“小练笔”。
课内外阅读衔接探索,强化了教师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意识,促进教师课内外阅读教学落实策略的提升,有效的推动了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平均阅读量直线上升,阅读素养及读写结合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