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2022-07-02 12:43:50)
分类: 教学设计

18.慈母情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魄、颓”等生字,会写“辞、抑”等生字,关注多音字“龟”等读音。

2.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结合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如“我的母亲”、“立刻”的表达效果,体会慈母情深。

3.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特定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想象,体会慈母情深,并能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体会词语反复出现对于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恩之情等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唤起慈母印象

1.同学们,上周我们进行了全校性的《和悦诵读》背诵检测,咱们五二班的同学还给我现场背诵了两首呢!你们认真的样子、抑扬顿挫的背诵声深深地打动了我。今天,马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唐诗,请展示一下你们朗诵的功夫吧,学生齐诵《游子吟》(配乐)。刚才你们入情入境地朗诵的时候,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

2.师:是啊,是慈母缝衣的场景,其实,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一些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古往今来,深挚的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这一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歌颂母爱的课文《慈母情深》,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是的, 是现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所写的,课文内容节选自他的小说《母亲》。

3.板书课题,恭恭敬敬、充满深情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络。

   师:同学们,听高老师说咱们班学生的预习习惯特别好,每位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的时候,都会做充分的预习,老师问问你们,读了几遍的课文?还做了什么?还自己自学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尝试解决课后题......真棒!这就是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有的好习惯,希望你们坚持!那么下面马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了,敢接受挑战吗?

1.检查预习情况。

1)师:我带来了几组词语,谁有勇气读一读?第一组

出示:压抑   酷暑   噪声   缝纫  潮湿颓败  震耳欲聋  (开火车领读,学生跟读)

师: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真棒!

师:不知道细心的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预习记忆,判断一下这一组词语是写什么的?

生:写母亲的工作环境的。词语集中出现在课文的第七和九自然段。

2)出示第二组:辞退    瘦弱   脊背  褐色    疲惫    忙碌    龟裂

生:开火车领读,学生跟读,顺便梳理多音字  龟裂   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师:谁见过龟裂的手是什么样子的?

生:像土地和树皮一样干裂了。(图片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皮肤都裂开了,一道一道的。

师:这一组词语是来描写什么的?

生:母亲。

3)师:读词语难不倒大家,那老师想问问你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说清楚一件事可以通过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

师:“先说起因是什么?你来说。”

生:我想买一本书《青年近卫军》。

师:经过呢?

生: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看到那儿的环境很差,我找到母亲,想和母亲要钱。

师:你说得详细完整。真好!那我们明白了其实作者就描写了两个场景(副板书  场景),一个是进母亲工厂,一个是(找到母亲以后呢,向母亲要钱买书)。好,请坐。那结果呢?母亲给我钱了吗?买到书了吗?

生:给了,买到了。

师:起因、经过、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那自己给自己完整的说一下,可以吗?指名完整地说一下: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禁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勤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最终我买到了书。)

(4) 书写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概括将内容展示在了大屏幕上,但是我有几个词语空着,需要同学们结合预习记忆填写下来,顺便看看你们的生字书写是不是也预习到了。拿出学习单,完成第一题。

     生:书写,提醒注意坐姿,书写工整、美观,做到行款整齐。

     师:写完了吗?都写完的举手,空着也没事,我们一会可以补充上去。 

     需要大家自己订正一些,都写对的举手,没写对的赶快订正一下,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订正的格子,看到了吗?强调 “噪”口字写紧凑,右半部分的“木”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上面的“品”字。“碌”字的右半部分“录”下面是水字的变形,不是“水”字。

     师,学习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是自欺欺人。全部订正完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文中的“我”十分想要《青年近卫军》这本书,想到了什么地步?(理解“整天”和“失魂落魄”)为了得到这本书心心念念的书,“我”鼓足勇气终于和母亲要到了钱,理应感到?开心,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为什么作者却说“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鼻子一酸”,这是一种什么感受啊?(酸的仅仅是鼻子吗?眼睛、心情......

生:想哭,心里难受。

师:不光鼻子难受,有时眼泪也会涌出,心里也会很难受,看来你用心去感受了,你可真会读书。为什么却是“鼻子一酸”呢?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默默地读一读《慈母情深》这个故事,注意读书要求。(出示,读给学生听。)

三、品读课文,聚焦“鼻子一酸”。

1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在让你感受到“鼻子一酸”的地方做上自己习惯用的标记,并批注下一个你最想写下的关键词。注意一定的速度哦!

2.  反馈

    师:做了一处标记的举手?2处的?3处的......看来同学们真的是深入文本,很认真地去读书和体会了。同学们,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那我们标记的地方有的多,有的少,同桌交流一下,可以吗?画的一样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是?告诉同桌你的想法,为什么画了这个地方。

3.  第一处标记“鼻子一酸”的地方。

   师:集体的智慧是无穷大的。想法碰撞之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那我们交流一下,谁先来说说你画的让你最想给大家分享感受的地方是:(16-19自然段)

A.  生读“我穿过一排排……”,

师:来说说你批注的关键词是——      为什么这一处让你“鼻子一酸”了?还有谁也画了这一块的内容,来说说你的批注是?也说说你的感受。(多叫几个学生)

(注意:极其瘦弱  想到了什么词语——瘦骨嶙峋   皮包骨头  面黄肌瘦   疲惫          

 师小结:也就是说我有点不敢相信这是我的母亲——仔细辨认后十分震惊这就是我的母亲——然后 鼻子一酸,心疼的、心痛的无法自已)

B.  出示:“背直起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三个“我的母亲”,还是一个倒装句,结尾还有省略号......

 是的,你们真是认真去关注了这样的表达形式, 但是,有的时候“简洁也是一种美”,我不改变意思,变成了这样的一种简洁的表达形式,你们对比读一下,看看能不能换?(生谈不能换,没有了强调,没有了形式美......你们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

C.那么我们来读读这一段话,师生交换读。(学生一直是读红色部分。)第一遍读完,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背?怎样的眼睛?第二遍读完,问:你仿佛看到了母亲什么样的脸......

师小结:这就是“反复有力量”、“细节有内涵”,(副板书:反复  细节 )“最后的省略号,都被同学们读书读出了画面感。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电影中有一种镜头叫慢镜头。把动作放慢可以让你看得更仔细,更真切。我们一起看看慢镜头。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配乐范读)

师:随着慢镜头的推移,你眼前慢慢褪去的画面,让你心理有什么样的感觉?我心疼母亲,鼻子一酸......

是的,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功夫,像诗歌一样有韵味,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吧。(齐读)

四:同学们,诗意就在反复中,诗意就在形式里,诗意在细节处。拍电影的时候只有慢镜头也不行啊,也得有快镜头,那么,你能在文中快速找到快镜头的那一部分吗?快找,在哪?

生反馈,读出32自然段。大家都觉得这一段是快镜头吗?请问哪个词给你一种快镜头的感觉?

生读:四个“立刻”。这“立刻”反复出现,让你觉得母亲——

生:太辛苦了,太劳累了,太不容易了......分四个小组读这段。读出争分夺秒。

师:四个立刻写出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争分夺秒地投入了工作,想多挣钱养活孩子,那你们知道母亲争分夺秒地忙碌工作一天能挣多少钱吗?

师:在作者的《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母亲一月工资27元,我想母亲要一块五毛钱对于作者的家庭来说数目大不大?默默看看大屏幕上 1.5元钱的相当于什么。

真不是一笔小钱,对于家境贫寒的这一家人来说,这是一笔大钱。我是怎样和母亲要钱,母亲又是怎样给我钱的呢?。(指名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集体旁白: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妈——”

“妈——”

“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师:同学们,结合两位同学的对话以及标点符号,你们有没有发现我的回答——吞吞吐吐,但母亲的话——干脆利落,能看出母亲工作十分忙碌。

师:母亲的语言干脆利索,动作呢?

生读:出示句子: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几个动词,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工作的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么不容易)

师:母亲已经数好了一元五角,这时“旁边的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神身来,喊道——(出示音频)。同学们,这一番话阻止了母亲了吗?(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生:“塞”字可以看出——母亲毫不犹豫,支持我看书。这种情况下母亲把钱毫不犹豫地塞给我,能体会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学生回答,上台板书:通情达理,有远见卓识、尊重知识,崇尚文化,精神高贵......

同学们,你们板书下的母亲的特点,就是梁晓声想在小说《母亲》中表达的......出示那一段话读出来——“我想要用文字,为自己的母亲,为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的母亲画一幅像……”

四、学以致用,写作实践达要素

1.师:同学们,指着课题,慈母情深深几许?深在我的母亲是那样的——,指着学生的板书来读词语。我拿到了钱,买到了书,但是这个过程怎能不叫“我”鼻子一酸呢?

师:那是因为——

1)我看到了母亲工作的艰苦环境: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2)我看到了母亲苍老的样子: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

3)我看到了母亲疲惫的身影: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4)我看到了母亲那双饱经风霜的手: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5)我看到母亲那忙碌的身影: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2.  梁晓声笔下的母亲,是普天之下所有母亲的一个缩影、一扇窗户,打开她,必将打开一切母爱的情感闸门。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发生过让你“鼻子一酸”的事情,请写下来吧。可以尝试运用咱们这一节课学过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也可以适当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懂你  背景音乐)

同学们,你们的语言优美动人,你们的情感真挚感人,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颗“能够被真情打动的心”,学会成长,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学会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学会回报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吃苦耐劳

 

坚忍不拔

 

  尊重知识

 

精神高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