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男女宗祠——江西省奉新县赤田镇罗塘村许氏男女祠堂

弹子之间,我们岳阳市许氏家族在岳阳的一世祖许德俊离开江西奉新县赤田镇罗塘村的老家已经892年了。在这八百多年间,多少代岳阳的宗亲们多想回老家看看,看看老家的风景,会会老家的亲人,祭祀老家的先祖。这个愿望终于让我实现了。2017年4月8日,我们岳阳市许氏家族一行16人带着20万宗亲同样的企盼,来到了阔别八百多年的老祖许德俊的家乡——江西省奉新县赤田镇罗塘村。八百多年后的游子回家,受到了老家人的热情接待:进入村口后三条欢迎的横幅,三队亲人们的笑脸和鞭炮迎接,我感到是多么的幸福,又是多么的受宠若惊。在许贻宁、许广等十多们宗亲们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慕名已久的男女许氏宗祠。
面对宗祠,右为男宗祠,面积较大,面阔9.05米,进深47.8米,祠堂正中匾额为“许氏宗祠”;左为女宗祠,面积较小,较矮,而阔7.1米,进深也是47.8米。陪同的宗亲们告诉笔者:男女祠堂虽然共墙并建,但规制不一,除男祠略高,面积较大外,男祠外面还有石立柱,两侧有墙雕。男祠三进,宽大恢宏。女祠堂门则为八字形门,不设立柱,门楣上有有红石刻制的匾额一块,内容为“奕世徵音”。女祠虽然规制小,但却有五进,每进均设厢房。可见男女祠堂在建设时很讲究,每个地方所用的础石都不相同,而且大小、花纹、材质都不相同。宗亲们介绍,历史上村里不论是有事要商量,还是犯错要处罚,均男女分祠处置。凡是男人的事情,就开男祠堂,凡是女人的事情,就开女祠堂。对于需要祭祀的先人,则也分男女分别供入祠中。
祠堂的正对面是一块空坪,空坪下是一方现在还在发挥作用的方形水塘,对着水塘的正对面则是一口大井。水井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圆水井,上面各设两个井圈,与祠堂分男女正对面,相呼成趣,也许就是男井、女井了。原来的井圈已经几经改造,现在建设成了一个抽水房,但两个井圈的沿革仍然保留。从建设的规划上,可以看出,祠堂、水塘、水井是按规制一次性建设的。
更为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男女祠堂不仅仅是单一的祠堂功能,还附设有许多附属功能,而且男女祠堂功能各不相同。经罗堂宗亲们的指点,男祠堂把大门一关上,进门的第一厅就成了一个戏台,戏台在大门正上方的阁楼上,靠大门中间的这一层板是活动的,唱戏的时候放下来,不唱戏则收起,不影响人们从大门口进出。两厢的走廊,则是乐手们的位置,一遇上唱戏,人从边门进出,坐在正大厅看戏,整个祠堂一片笙歌。而走进女祠可以发现,第一进就是一个谷仓,所以,从建筑风格上,不但特意把天井做成了长方形,而且,雨檐也做得特别突出,观察仓底下的础石,就可以发现是祠堂初建时就设计建筑好了的。现在的罗堂许氏是奉新县赤田镇的一个大姓,约有6000人之多。据族谱记载,我们罗堂许氏从晋朝就迁到此地落户,我们的开基祖许述就是有名的仙人许逊(许真君)的弟弟。离这里不到三百米的下罗塘村,就有传说是许真君试剑时一剑掘出剑井。道家36福地之一的东白源崇虚观也在附近。
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是古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几乎所有的祠堂都有一个规矩,只许男人建、进、录于祠堂内。建,是祠堂依托于父姓而成宗。中国的姓氏是传承于男姓的,一代代的孩子追从父姓,同为宗族同亲同脉,女姓则依托于男姓为氏。进,历史上祠堂是特殊的家族法庭,封建社会里一般不允许女姓进入。录,一般只有生了男孩,才开祠堂登录入这个又一代后人的姓名,称之为添丁。
在祠堂的历史上,都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在村庄、在祠堂前,是悄悄的沉默者,是贤母、是待归的少女。但是,凡事总有传奇。我们老家奉新罗堂的这座男女同时建祠堂,并在建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实属罕见,不仅是江西的首次发现,就是放眼全国,虽然安徽有女性祠堂,但也没有像这样的男女同时建筑的祠堂。奉新罗塘这座国内极为罕见的男女宗祠,对研究当时的宗祠建造形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是经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宗祠整体保存较差,室内部分木柱和花雕已经腐朽,维护迫在眉睫。奉新罗塘的这个男女祠堂告诉人们,在200年前,我们许氏家族的男女早就获得了几乎同等的待遇。这不得不说在男尊女卑上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江西奉新县罗塘许氏宗祠堂——男祠堂
江西奉新县罗塘许氏男女宗祠祠——女祠堂
江西奉新县许氏男女宗祠连体照片的侧面照和正面照
江西奉新县罗堂许氏男女宗祠——男祠堂里面照片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5ejKtga2nPp8gbTRickiaYE7gkYtttwATLZ2TbytaibnZ3qvtmavPSu51PfGPtN51rTklQ3iceLB3G0giaTpqo2fs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江西奉新县罗堂许氏男女宗祠左侧、右侧和后面照片
岳阳许氏家族和罗塘宗亲在江西奉新罗塘村叔达公(一江、明浩)墓前及许真君纪念地等地方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