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学习资料:本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融入和探索

(2015-10-08 17:16:02)

本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的融入和探索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而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孩子正是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在各种区域活动中幼儿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西施故里文化就是具有诸暨本土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就是有着本土特色文化的通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是诸暨人民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自己独特地方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土文化是多方面组成的,它具有历史性、传统性、继承性以及地域性的特点。

关键词:区域活动      本土文化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随处可见的是丰富的区域和孩子们愉快地参与。区域活动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全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区域活动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兴趣,还能让幼儿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耕读传统。块状经济充满生机与活力,诸暨经济发展的活力源于诸暨的民力,得益于诸暨人敢闯敢冒、敢为人先、艰辛创业的人文精神。但是当今家庭,这种精神的传承却不容乐观。现在的孩子缺少谦让精神、合作意识、勇敢品质,对人缺少同情、感恩、宽容和理解, 从而造成了一种民族文化的缺失症。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力求从幼儿教育为切入口,寻找一条最有效的途径,让孩子从小接触和了解诸暨的西施故里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解读《纲要》,使我们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更新教育资源观,让教育跨越幼儿园的围墙。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在幼儿园进行本土教育探索和整合本土文化资源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我们幼儿园座落于风景秀丽的西施故里-浣纱江畔,周围蕴涵着大自然丰富的资源,其魅力吸引着每一双好奇的眼睛。我园对充分利用周围资源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根据周围的大自然和本园自身的条件,对幼儿渗透本土教育,来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素质。

我们充分利用诸暨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诸暨特色的区域活动,我们让幼儿通过各个活动区了解诸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几年来,我们加强对本土材料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在环境创设和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园实际的办园之路。

一、环境创设,寓教于乐。

为传承古越文化,幼儿园创设寓教于乐、感染心灵、启迪心智、弘扬心境的道德文化。如浣纱亭、西施像,通过让幼儿欣赏西施的雕像、倾听西施的故事,从而让幼儿感受到西施美的内涵:美不仅来自于外表,更来自于内心。我们利用幼儿园庭院式结构,将大厅处的柱子绘上诸暨的市花——荷花,市树——香榧,以及特色产品——珍珠、银杏等,给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启蒙。我们收集了许多诸暨民间传统的劳作用品,火铳、米筛、煤油灯、竹篮子、蓑衣等等,并筑建了一户苎萝人家把幼儿园变成了一个有着浓郁诸暨风情的乡土环境。

这些对幼儿来说新奇又陌生的物品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老师们并借此设计出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做番薯片》《我会做米筛爬》《 灯的演变》《取暖器的演变》《雨具的演变》等等。

在活动中幼儿了解了这些物品在早期日常生活 的用途和他们的发展。从灯的演变、取暖器的演变、雨具的演变感知人类无穷的智慧、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给现代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特色区域,乐在其中

为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还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我们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快乐转转转,分别设计了六项蕴涵着西施故里文化、体现诸暨特色的区域游戏活动。   

 快乐转转转(一):是一个计算区的游戏。我们用诸暨自产的陶朱贡缎布缝制成一格一格的操作格,操作卡片可以是幼儿手工课里的一些动植物图片。照片上是教师特制的草莓卡片,小班幼儿在进行大、小归类。

快乐转转转(二):是小小导游员。整个背景是诸暨旅游行政地图。诸暨是一个特产丰富、风景优美、块状经济相当发达的新兴城市。我们把诸暨的特产、旅游景点、块状经济加工成一个一个圆形磁片,请幼儿做小小导游员,向同伴介绍。

快乐转转转(三):是 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用生日蛋糕盒的盖子做成钟面,两个指针可以自由转动,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底下都埋有磁铁,幼儿可以直接玩,也可以放上1——12的数字,玩半点、整点的游戏,还可以从旧图书上剪下有关的图片,别上回形针,然后放在十二生肖上进行新的游戏。

快乐转转转(四):是个串珍珠的手工游戏。背景是我们诸暨特色的珍珠养殖场。我们给幼儿提供从山下湖收集来的次品珍珠,以及串珍珠的工具,让幼儿学着串珍珠,并把串好的珍珠挂在蚌壳上。

快乐转转转(五):是两扇门。用力拉中间的丝带。门会打开。门上是代表中国传统服饰的旗袍和马褂。旗袍和马褂可以取下来练习扣扣子。丝带可以用来练习系蝴蝶结,一个个蝴蝶结好象是一朵朵美丽的花。

快乐转转转(六):是一个棋类游戏。又叫西瓜棋。棋子是蚌壳加工而成的。可供两个幼儿玩,幼儿可以通过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走。规则与围棋相似。

三、主题教育,有机渗透。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而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设计理念: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儿童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中,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而今随着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的趋势,它们所蕴涵的内在的价值和内涵,越来越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我们就结合本地地域特色,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入手,选择与幼儿直接经验相联系的和可能产生情感体验的具体形象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我爱诸暨的主题活动。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感兴趣转变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主题活动目标:

围绕我爱诸暨这一主题,从科学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艺术领域制订五大领域的目标,设计诸暨的文化、诸暨的名胜古迹、诸暨的特产、诸暨的节日、未来的诸暨五块小主题,来满足幼儿情感、认知、语言、动作技能的发展需要。

科学领域

1、通过收集资料、参观、讨论等形式,了解诸暨的历史以及主要的名胜古迹。

2、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等,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语言领域

1            引导幼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认识,提高语言的丰富性。

2            引导幼儿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家乡的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欣赏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社会领域

1、引导幼儿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激发幼儿爱诸暨、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诸暨感到自豪。

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会与同伴合作和大胆表现的愉悦心情。

3、产生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健康领域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小肌肉动作。

艺术领域

1            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创造性的表现家乡诸暨。

2            学习用多中方法来装扮家乡诸暨。

3、引导幼儿接触家乡美好的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
主题网络:
综合活动:诸暨小吃、诸暨菜

 诸暨的文化

收集与诸暨文化有关的大型活动资料

大唐袜业

角色游戏:特色商店
诸暨的特产 
 主题:我爱诸暨 
诸暨的节日

 中秋节 
端午节 
清明节 
   
枫桥香榧 
山下湖珍珠 
马剑绿茶

 与家长共同收集诸暨特产

诸暨的风景名胜 
讲述活动:美丽的诸暨
 师生收集图片、参观活动
 讨论:如果我是设计师 

 未来的诸暨 
绘画活动:未来的诸暨 
音乐活动:大家一起唱越剧
 诸暨的文化

语言区:1、收集图片、照片等有关资料,让幼儿通过观察、参观了解诸暨的有关历史。

2、提供有关诸暨文化的大型活动图片、照片、录像,引导幼儿用语言说一说、讲一讲活动的名称和内容,如西施故里美食节,中国香榧节、中国袜业博览会等。

3、开展诸暨童谣、诸暨老话比赛。

科学区:1、提供诸暨的主要服装商标,让幼儿初步了解诸暨本地的服装品牌(步森、太子龙等)

2、提供诸暨地图,让小小导游来介绍诸暨各个乡镇有哪些景区和地方特产。
美工区: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贝壳、珍珠蚌壳等)设计各种小工艺品。
音乐区:1、张贴《我是诸暨人》的节奏卡,让幼儿表演。

2、提供有关越剧的录像、服装、道具,引导幼儿欣赏越剧,表演越剧。
诸暨的风景名胜

语言区:提供图片、门票,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讲讲这些风景名胜(五泄风景区、枫桥小天竺、斗岩风景区、汤江岩风景区、西施殿、千柱屋等等)的特征,历史由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建筑区:提供各种积木和辅助材料,让幼儿搭建西施大桥、暨阳大桥、浣纱大桥,并让幼儿有创造性地表现各个景区及暨阳新城。

美工区: 投放彩笔、蜡笔、橡皮泥、各种纸盒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西施故里、城市广场、五泄风景区等等。

诸暨的特产

科学区:1、提供山下湖珍珠、马剑绿茶、枫桥香榧、大唐袜业

          等诸暨特产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认识诸暨的特产的产地、名称。

2、诸暨特产陈列馆。

美工区:1、串珍珠。

2            裁剪制作衣服。

3            装饰各种各样的袜子。

角色区:提供大量的诸暨特产,让幼儿玩玩小超市的游戏,并要求说出特产的名称和产地。         

诸暨的节日

诸暨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的新兴城市,在饮食文化传统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特别讲究过节时的吃,也有着特别的过节习俗。

清明节:做清明果。

端午节:1、让幼儿学习制作麦花。

2            幼儿一同分享端午节的食物:绿豆糕、麦花、粽子、鸡蛋。

中秋节:1、举行月饼品尝会。2、制作月饼。
过年:1、让幼儿参与裹粽子、做团圆果、搓汤圆、做糯米藕的制作。2、分享、品尝。
未来的诸暨

语言区:小小设计师:让幼儿讲讲未来的诸暨是什么样的,并录音。

美工区:投放彩笔、蜡笔、橡皮泥、彩纸、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大胆的设计未来的诸暨,并用各种形式表达。

建筑区:利用各种积木以及各种辅助材料搭建未来的诸暨城。

电脑:  绘制未来的家乡

以上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我们都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地方特色,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因地制宜地开展各主题活动,将各领域的内容和区域活动有机的联系起来,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幼儿在活动在中也实际感受了诸暨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促进发展  形成特色

1、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活动区则为幼儿搭建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们有计划地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区域,并与孩子们共同搜集了大量的地方材料,如稻草、树皮、豆类、沙子、石头、粘土等,满足幼儿制作和创造的需要。孩子们面对这些熟悉的材料,捏出一个个形象的动物,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时,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

常言道: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的发展,头脑会变得更加聪明。我园各班开设巧手制作、小小建筑师等区域,给了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而本土材料的充分利用,使幼儿的活动更富有地方特色。老师在材料投放上,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如在认知区,展示大小不同的种子,给蔬菜和水果分类;在美工区,用树皮粘贴,用高粱制作玩具等。教师还注意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作品,成功为孩子带来无尽的喜悦。  

 3)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丰富的本土区域活动蕴涵着许多智慧活力。在美术区,孩子们会变戏法似的运用树皮、棉花等粘贴优美的图案;在益智区,孩子们认真地探索着水果等分、种子集合的奥秘;科学区内,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制作蛋壳尝试沉与浮,或是摆弄着天平……幼儿的创造灵感在活动中油然而生,他们似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2、本土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形成特色

  1)有利于勤俭办园

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因此,我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通过实践,本土材料的应用不仅促发了幼儿探索、创造能力,而且也为幼儿园节省了一笔昂贵的开支。我们何乐而不为?

2)促进社区效应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们加强了社区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更营造了本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本土教育齐抓的合力。

3)形成特色

幼儿园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已有了自己的办园特色,具体表现为:

a突出了本土性:大团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本土材料的素材

b体现着兴趣性:本土材料唾手可得,资源丰富。因此,孩子们更加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动,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孩子的新鲜事物,有令孩子们冥思苦想、却又津津乐道的小制作、小实验,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递增。

c 强调了层次性: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如小班的材料趋于生活方面,中班趋向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于合作探索。

   4)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因没有现成东西,教师们就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创编等工作,从而,她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更好的发挥了教师内在的潜力,认真地收集区域活动所需材料、创编教材教案。同时,教师的奉献精神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园里来不及做的就带至家中,一个人干不了的就辐射到亲戚朋友,材料不够下农村收集,教材没有就自己创编,教育方法不适应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教师们通过对课题的实施有了长足的进步,感人的场面也给课题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本土文化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新游戏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教育出版社,林佩芬,2004

       3、《素质教育和活动区教学》,学前教育,霍力岩,2002

       4、《幼儿园区域活动实例》,浙江文艺出版社,柯爱萍,2003

5、《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北方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马文·哈里斯,

6、《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庞丽娟,20059月;

7、《浣江遗风》,文汇出版社,周嵘剑光著,20018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