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好习惯从进餐开始——幼儿就餐习惯培养之浅见

(2012-09-10 12:49: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良好习惯从进餐开始

——幼儿就餐习惯培养之浅见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幼儿园

姓名:黄良燕

内容摘要:就餐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因此,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尤为重要。本文试从就餐前准备、就餐组织和餐后整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幼儿就餐能力的对策,强调要从幼儿最主要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入手,每一个程序中教师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贯穿其中。

关键词:幼儿 就餐能力  教育策略

巴金曾经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成就孩子一生。而就餐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显得极为重要。刚入园的幼儿进餐情况大都是这样的:挑剔、偏食、边吃边玩,还有的幼儿不会独立进餐,等着喂饭。为了幼儿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身体,我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游戏化的餐前准备

1、盥洗等待时间游戏化

1)借助音乐律动、儿歌等形式,组织幼儿盥洗,排解枯燥,令等待的队伍安静有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由于幼儿的耐力是有限的,他们可管不住自己,小手小脚一会儿就肆意伸展了,随之便要“天下大乱”。如果要是大声呵斥,他们只给你个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采取音乐律动、欢快儿歌等形式,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减少等待的时间。

2)卫生常识渗透形象化

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关于“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的故事,是幼儿认识讲卫生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通过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相互渗透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简单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在轻松愉快的念念做做气氛中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如《洗手歌》洗小手勿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擦肥皂、洗完后水关掉。孩子们在儿歌的伴随下很容易就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讲卫生》洗洗手,洗洗手,天天洗洗手,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通过儿歌加强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

2、不良习惯纠正细致化

生活中挑食、偏食、厌食的幼儿很多。虽然这是幼儿生理本能的反应,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逐渐改变的,教师不要因此而责骂幼儿,这样会破坏幼儿的情绪,大大降低幼儿食欲。教师要学会正确细心地引导、提醒、监督,开展评比等形式循序渐进地纠正不良习惯。

3、食谱妙解尝菜增食欲

通过儿歌、猜谜、故事等各种形式,生动有趣的报菜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它们的营养与味道,增强幼儿的食欲。如盛着美味午餐的小车推进教室后,老师可以故作好奇地打量一下饭菜,顺便一一介绍,并拿起勺子亲自尝一下,做出夸张的表情,今天的青椒牛肉实在是太好吃了,谁想来尝尝?在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可以故意叫平时不爱吃青椒的宝宝,让他来尝一尝,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下,孩子一定会大口吃下,并连说好吃。通过尝菜活动,激发所有孩子的食欲,减少挑食,增强孩子克服挑食后的自豪感。

二、多渠道的习惯培养

1、端正坐姿用好餐具

分发好饭菜,我先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教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学习独立用餐。如选用儿歌:“小小勺,真灵便,握在右手中。一手拿勺,一手扶碗,不撒不漏,送到嘴边。”在进餐前,让幼儿念上一边儿歌,帮助提高他们的用餐技能。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对幼儿进行不撒饭粒,爱惜粮食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开始时,每次进餐全班幼儿几乎没有一个姿势正确的,歪头、侧身、伸腿等不良习惯随处可见。为了教幼儿正确的进餐知识,并编了进餐小儿歌:“右手拿勺,左手扶碗,身体做直,两腿并好,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

2、细嚼慢咽一生健康

幼儿刚入园时,有的孩子饭吃到嘴里不知闭上嘴,任其往外流淌,一顿饭下来,满身都是湿的;有的孩子饭吃到嘴里不嚼就往下咽,结果噎得满脸通红;还有的孩子,不知用磨牙咀嚼,而是用门牙一点一点咀嚼,这样不仅进餐时间长,而且食物不容易嚼碎,不利于身体的吸收。教会幼儿正确的咀嚼方法有利于孩子一生的健康。针对这种情况,给幼儿示范如何“细嚼慢咽”,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孩子,饭菜放进嘴里后要先用牙齿把它们嚼碎,嚼的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能太短,不软不硬的时候就可以咽下去了,并让幼儿知道有嚼和咽这两个过程。  

3、别具一格因材施教

教育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更要关注个性差异,正确认识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因人施教,给予正确地引导。

1)挑三拣四“偏食者”

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挑食、偏食现象甚多。有的孩子不吃蔬菜,一看到有菜叶子就用勺子拨到一边。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我班的凯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刚来幼儿园时,瓜类的蔬菜一概不吃,我们了解到他是受他妈妈的影响,要想一下子让他喜欢这类蔬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采用了逐渐加量的方法,首先让他从一块吃起,再到一勺,再到两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变成了一个什么菜都爱吃的孩子。

2)严格控制“肥胖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育儿方式和儿童膳食结构等的改变,营养物质的丰富,加之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及不科学的喂养,使儿童肥胖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家长对幼儿肥胖的错误认识,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就是一件好事,把孩子吃成一个个小胖墩。对于班级里肥胖的幼儿的饮食做到严格的控制。观察发现越胖的孩子越是喜欢吃荤菜,对绿色的蔬菜总是表现没食欲。这对这一情况,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告诉幼儿要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在进餐时让肥胖儿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饭前先喝一点儿汤,再吃饭菜,并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时做到家园一致,共同控制使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体魄。

3)狼藉一片“邋遢客”

每次用餐前,教师要提醒幼儿不要剩菜剩饭,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保持桌面的整洁,可总有个别幼儿无视教师的再三提醒,随意任饭菜洒在桌子上,有时手上、脸上都沾满饭菜,甚至在身上肆意涂抹。此时,我便故意惊呼“谁的饭菜跳上桌子、爬到脸上了?”这些诙谐的提醒,不会使幼儿因为害怕而紧张,反而会很好地引导幼儿养成卫生、节俭的饮食习惯。

4)吃玩不分“自由者”

有些幼儿总是边吃边玩,东张西望,“吃着饭,哼着歌,拿着勺,左右说”,真是快乐的自由者!这样即影响自己吃饭的速度,也干扰旁边的小朋友。这类幼儿以男孩居多。为了使孩子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吃饭上来,教师可通过平时各种活动中关注和培养这些幼儿专注做某件事的习惯,并运用期待和赏识的教育,开展比赛活动,激励幼儿,让这些幼儿学会约束自己。

4、及时发现精神激励

对于吃饭好和在吃饭方面有进步、进餐干净的幼儿,我会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效果很明显,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有很大进步。为让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我会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提醒,这样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得到了增强,进餐的速度也有明显改善。一段时间以后,我的奖励发生了改变,谁吃饭好我会给他一个拥抱,孩子们都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一方法,都喜欢和老师抱一抱。

5、家园协作巩固习惯

为了做到家园协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我们通过告家长书、家长园地等联系交流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就餐习惯的研究内容向家长宣传从小养成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那些经常由老人带已经养成很大依赖性的孩子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同时使家长了解活动的进展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三、餐后延伸的好习惯

1、养成漱口、擦嘴的好习惯。

餐前、进餐过程的习惯养成了,餐后的环节仍然很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餐后习惯。引导孩子吃完后把碗轻轻地放在固定的地方,自己取水杯漱口。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饭后,我便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擦嘴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小毛巾,四方方,打开它,擦嘴巴,一二三,擦擦擦,小朋友们乐哈哈。”孩子们边说边做,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2、餐后活动也精彩

1)组织活动时,首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餐后活动时,幼儿自由活动空间大了,但安全的责任也更大了,这就要求老师要保证每位幼儿在自己的视线内活动,既让幼儿玩的开心,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

2)尊重孩子的兴趣。

每天组织活动之前,老师要从幼儿喜欢参加的活动出发,尊重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组织起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要丰富,避免单调、乏味。

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喜欢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应该尽量让餐后活动多样化。比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让孩子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组织孩子到隔班教室讲故事、欣赏有趣的动画片等等。

4)选择一些适宜的活动,但不要过于激烈,因为餐后不适宜进行激烈的活动,而且太激烈的活动会影响到孩子午睡。

总之,培养幼儿独立的进餐能力和良好的进餐习惯,应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注意学习的兴趣性、形象性和实践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幼教新视野》2012年第1

3.《幼教随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