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百寿古城

标签:
永福百寿永宁州古城旅游 |
分类: 八桂飘香 |

“桂府称屏障,西行第一州。”永福县百寿镇所在地——永宁州古城,曾是“商贾贸迁,远拓越境”的商业、军事要地。因为“降级”,这座古城后来失去了“县治”地位,却由此得以留存下众多遗迹,成为保存颇为完整的一座古石城。永宁州古城原为古田(今百寿镇)县治所在地,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升为直隶州,改称“永宁”,辖永福、义宁二县。民国初年,永宁废州为县。1952年与永福县合并。永宁州曾辖永福,后又成为永福的辖区。古城永福早已古迹无存,而永宁州古城却因为风光不再而旧貌不改,“降级”的郁闷带来的却是一段历史的幸存。

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古田知县陈达建土城,成化十八年(1482年)改筑石城。城墙内外璧为青色大料石砌成,中间用混沙拌料填实,现存高度3.7米,厚3.2米,城周长1278米,占地面积120亩。明弘治五年(1492年)起,该城曾被壮族首领覃万贤、韦朝威、韦银豹先后占领长达80年。明隆庆四年(1570年)收复。次年将古田县升为永宁州,遂为州城,沿至清末。

明隆庆六年(1572年)开东、南、西、北四门,东称“东兴门”,南曰“永镇门”,西为“安定门”,北呼“迎恩门”。


首先看到的是“南门”,这是东、南、西、北四个门楼中惟一的一座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其他的都是单檐式建筑。

南门到西门不过几百米的路程,不一会儿就到了。西门叫“安定门”,与南门相比,不太显眼,孤零零地伫立在那儿,显得有些寂寞。
当地有句俗语:“好个永宁州,江水两边流,五马临江走,三星水面浮。”说的就是当地的风水。“江水”指的就是东门江;“五马”是指永宁州四面有五座山,雄奇俊秀像高高昂起的马头,首尾相连;“三星”是指古时的三座宝塔,传说是一个县官亲自学了三年风水,在北门对面的东岭山头建的。


从西门往北走几百米便是北门了。北门又叫“迎恩门”,地处一个三岔路口,城门外有条不起眼的土路是由以前的古道演变而来,听老人说,这是过去北上桂林的必经之路。明清时永宁州属桂林府管辖,新官上任多经桂林到此。关于城门,当地人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即新官一定要由北门入城,沿路还要放三大炮,以示接风,而白事则只能走西门出,否则犯讳。

出了北门往东一直走,视野豁然开朗。东门江似一条青罗带自北向南缓缓流淌,倒映着青山绿水,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东门即“东兴门”,临江而建,是旧时的码头,有两条栈道伸入水中。在上世纪60年代公路修通之前,东门江是当地人赖以生计的重要水运通道,永宁州及附近乡镇的土产,通过这条水路可运送到永福、柳州,再转运到其他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