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湛江晚报》:广州西关徜徉录(三章)

(2024-03-20 16:15:40)
标签:

散文诗作品

分类: 公开文章

《湛江晚报》:广州西关徜徉录(三章)

广州西关徜徉录

(三 章)

 

(《湛江晚报》2024年3月19日)

 

同鲁迅在陶陶居饮茶

《湛江晚报》:广州西关徜徉录(三章)

    能同鲁迅先生一起饮茶,该是怎样的幸运?

    那一天,在座的人有我,你信不信?

    地点:广州陶陶居;时间:1927

    先生坐在我的对面。旁边是他的爱人许广平,多年后人们也称她为先生。

还有两个人,我却不怎么认识,也不好意思开口问。

茶壶里斟出淡香。先生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桌子上,摆着他爱人推荐的招牌大虾饺、黑鱼子香菇烧卖皇鲍汁叉烧包明炉葡挞蛋散

    看起来,先生似乎有些低沉,楼外已开始弥漫压抑的气氛。

    说起话,又好像有点兴奋。大概是因了友人相聚,又因了那些广府匠心名点

    都忘了他说了些什么了。

    好像谈了《读书与革命》。

    好像谈了他所希望的广州文艺的进步。

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只在赞赏陶陶居的点心,毕竟爱与美食都不可辜负呀。

 

    此情此景,并非出自我的虚构。请看有一张照片,为我作证。

    这一下你该明白了吧?这幅画中正是鲁迅先生在陶陶居饮茶的情景。

    油画前面有一张椅子空着,我刚坐下,友人给我拍照。

    这样难得的机会,谁能看不见?

即使你错过,我也不会错过。

 

詹天佑故居铺起一条铁路

《湛江晚报》:广州西关徜徉录(三章)

在广州十二甫西街芽菜巷那密集拥挤的老民居中,我竟然见到了一条铁路!

才知道,这是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与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八达岭段的翻版。

之所以铁轨铺进了西关大屋,是因为这是“中国铁路之父”的老家。

是的,1861年,詹天佑就出生在这里。

这间有着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的房子,寄存着他幼年的足迹。

11岁的他,作为第一批留美学童,背负着国家励精图治的使命,从这里走向大洋彼岸。

他是中国第一批张眼看世界的人,明白了要改变闭塞贫穷的中国,必须要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在进入耶鲁大学的时候,他便主修了铁路工程。

1905年,面对英国和俄国强势染指中国铁路建设的危困局势,他挺身而出,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起了第一条中国铁路,制定了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了工艺标准,培养出第一批铁路工程师。

此后十年,又筹划修建津浦、张绥、沪嘉、洛潼、粤汉等铁路。

站在这间老屋面前,我为这位毕生为中国铁路事业献身的人而自豪。

在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中国铁路而自豪。

中国的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地铁里程世界第一,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二。

可以说,这些铁轨,都是从这里延伸出去的。

都是跟着从这间老屋里走出的这个人,铺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永庆坊去见李小龙

《湛江晚报》:广州西关徜徉录(三章)

得知李小龙在广州办展览,我便跟着人流涌向永庆坊。

这位故乡在顺德均安,出生在美国旧金山的国际巨星,在广州也有一座祖屋。

一正一偏三进两层的砖木大屋,是父亲40年代建起的房子

人群汹涌而来,告诉他虽然离开世界已50年,世界却一直没有把他忘记。

尽管他从来没在祖屋住过,这里也收藏着他33岁短暂而辉煌的人生。

3个月大就在粤语片《金门女》中亮相,告诉着与演戏有缘。

从小习武,洪拳、白鹤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极拳、谭腿、少林拳、戳脚、节拳,更有叶问的咏春拳练得出神入化。

1971年《唐山大兄》一战成名,震撼了武坛与影坛。

《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他的功夫片掀开了电影史的新一页。

也推开了中国功夫走向世界的大门。

从他的一招一式,我看到了功夫片开创者的精湛技艺。

从他的诗歌与格言,我看到了武术哲学家的博大精深。

看到了一位戏武双全的艺术家,一双“有思想的拳头”。

第一位华人国际电影巨星就这样升起。

第一位中国功夫全球推广者就这样定格。

一个叫做“李小龙”的世界文化符号,就这样闪耀在星空。

在李小龙祖居久久伫立,我在想:一颗巨星是怎样炼成的?

绕梁回响的,正是李小龙的声音:

“成功只属于那些想成功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