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日报》:怀念一种叫鲎的生物(外一章)

标签:
散文诗作品 |
分类: 公开文章 |
怀念一种叫鲎的生物
(外一章)
蔡
(《防城港日报》2023年7月25日)
鲎很笨,鲎字很难写,鲎的味道很鲜美。
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它了,在海滨一座小城。
大人们把小孩一律叫做“鲎仔籽”,形容一粒粒很细很小。
小孩们却最喜欢“鲎仔籽”,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籽。
鲎籽是鲎的卵,爽口弹牙,又韧又脆。
还有鲎腿、鲎肉,摆在小学校门外的小摊,几分钱一碟,美化过我的童年。
大人们骂人时,就说我们“笨得像鲎一样”。
这是因雄鲎雌鲎双宿双游,抓住了一只,另一只也不懂得逃跑。
不过骂人“笨”的人,往往“鲎”字不会写,或写不完全。
长大后,我才真正懂得鲎,懂得它的价值。
它出现在四亿年前,比人类还早。有资格以活化石的身份,讲解物种的起源。
蓝色的血,可制成鲎试剂,有珍贵的医疗用途。
它延续亿年的基因,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它遭人讥笑的笨,正是它最可贵的品质啊。
是爱情专一,是忠诚不渝,是同生共死,它不愧为“海底鸳鸯”。
它亮起了一面鲜明的镜子,给朝秦暮楚的某些人们作为背景。
如今我回到故乡,问起鲎的境况。
说是由于环境破坏,人类偷捕,它已沦为濒危物种。
不禁触动了我的阴影,我的悔恨——
或许因小时候吃得太多,竟让它越来越来越少了。
鲎壳的故事
用绳子把鲎壳沉到井底,它总能吊起一点企望。
一滴滴,一瓢瓢,滋润着小城人们干渴的喉咙。
它陪我们度过艰辛的岁月,称得上有功之臣。
本来掩盖得很好的,她的年龄。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广西工人报》副总编、《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7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