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蔡旭散文诗
蔡旭散文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39
  • 关注人气:6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橄欖葉詩歌年鑒》:古典的珠海(四章)

(2023-04-10 14:20:33)
标签:

散文诗作品

分类: 公开文章

【香港】《橄欖葉詩歌年鑒》:古典的珠海(四章)

古典的珠海

(四 章)

 

(【香港】《橄欖葉20212022詩歌年鑒》)

 

4000歲的珠海人

【香港】《橄欖葉詩歌年鑒》:古典的珠海(四章)

珠海市只有30多歲,珠海縣也才60多歲,可是珠海人卻有4000多歲了。

高欄島寶鏡灣的57幅史前岩畫,出堂作證。

藏寶洞的東壁5米長,2.9米高的岩壁上,一支大型船隊正在乘風破浪。

大坪石的岩壁上,先民正沿著踏板攀上船頭,鄉親們牽著手載歌載舞。

波濤洶湧,白浪滔天呀。同舟共濟,激流勇進呀。歡天喜地,慶賀豐收呀。

粗糙的石鑿,刻下了先民向海洋進軍的激情,鑿響了中國海洋文化的先聲。

同在寶鏡灣,大批玉玦、水晶玦、石圭、石鉞、石網墜從沉睡中醒來。

還用一塊37斤重的石錨,宣告著一項史前紀錄的誕生。

在淇澳後沙灣,在三灶草堂灣,在南水大基灣,在唐家大塢環,在拱北關閘西瓜鋪,在前山南沙灣,在北水營地山,在斗門繒船埔……

到處是沙丘遺址。到處有陶片、石斧、石鑿、石砧、石錛。

夾沙陶片訴說了人類的童年,磨光石斧、彩陶圈足盤、刻劃紋白陶豆講述著新石器時代。

依山面海,防風避浪,天生的風景,天然的選擇。

凡有淡水流過的沙灘,都是詩意的棲居地,漁獵與採集的好地方。

現在都說珠海是最宜居城市。其實,4000多年前的珠海人——

早就知道。

 

件石錨

【香港】《橄欖葉詩歌年鑒》:古典的珠海(四章)

 

珠海博物館的寶物太多了,們也許會特別留意這一塊石頭。

色,崗石,形,籃球大小,安靜地藏身在櫃裏。

專家說,它藏身在歷史裏已經4000年。

直是這樣平無奇的姿態,默默無聞的樣子

過不要小看這塊沉默的石頭。

出來,會讓人大吃一驚,或者說石破天驚。

18.5公斤的石頭,是一塊石錨,來拋錨停船的。

有敲擊出的一道的是用來系纜。

是南海地區發現的前最大的一件石錨,這表明了它的身價。

擺在博物館裏,眾多文物中它有貴賓的身份

在它拋入海中一刻,歷史已定格。

4000年前,珠海人就在這江口海邊生活的見證。

古珠海人駕船天鬥海的見證。

海而生向海而興最初的見證。

 

時候,我站在展廳中,對著它默默無言。

只有崇敬與讚歎。

,那時候還沒有文字。過並不缺乏聲音。

這塊石錨拋入那一聲巨響,整個大海都聽到了。

即使沒有錄音,但世界也已知道。這——

海洋文明最初的聲音。

 

蠔殼牆

【香港】《橄欖葉詩歌年鑒》:古典的珠海(四章)

 

我來到珠海斗門古城,就是想到南門村看的蠔殼牆。

蠔殼,即牡蠣的殼,還能用來砌牆?

成千上萬只蠔殼,手拉著手,肩並著肩,齊心合力,眾志成城。

這些拌上黃泥、紅糖、糯米飯的生蠔殼,一層層堆砌起來,簡直是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它不懼海風,不積雨水,不怕潮濕,不怕蟲蛀。還冬暖夏涼,還隔音,遮掩竊竊私語。

它不懼月黑風高,凹凸不平的牆體,會把爬牆的盜賊割得損手爛腳。

它喜歡陽光燦爛,凹凸不平的牆面,盡顯了線條感與雕塑美。

面高高聳立的牆,如此壯觀,又如此精巧,好一件大型的工藝品。

承載的歷史,展示的是文化。

 

把照片發上朋友圈,引來了一大片先睹為快的欲望。

其實也不必心太急。

是明朝建的,600年了。

什麼時候都,你什麼時候到來都能看到。

 

從徐潤想到徐榮村

 

在博物館裏見到徐潤,卻想起了徐榮村。

博物館當然少不了徐潤,不管在上海,還是在珠海。

他是珠海北嶺村人,近代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商、最大的茶葉出口商、最早的股份制企業創始人。

創辦了中國第一家保險公司,第一家機器印刷廠;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家輪船運輸企業輪船招商局、第一家機械化大型煤礦開平礦務局。

在上海他建了一個愚園,在家鄉北嶺村也建了一個愚園。

他的名氣之大,連上海一條大街,也命名為愚園路。

不過,15歲時的他,是被叔叔徐榮村帶到上海學生意的。

當然徐榮村的名氣,也不是沾了侄兒的光。

早在徐潤到上海的兩年前,徐榮村就幹了一件轟動世界的事。

【香港】《橄欖葉詩歌年鑒》:古典的珠海(四章)

1851年,在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他就裝了12個麻袋的輯裏湖絲參賽,奪得了金獎。

中國產品就這樣讓世界睜大了眼睛。

這是中國在世博會的第一個金獎啊。

他是中國的世博第一人啊。

我在見到徐潤時,不得不想起徐榮村。

不得不想起讓中國產品譽滿全球的人,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博物館當然少不了徐潤。我想到,同樣地——

博物館也不能少了徐榮村。

 

蔡旭,廣東電白人。中國作協會員,高級編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任《海口晚報》總編輯、海南省作協副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居珠海。出版散文詩集《蔡旭散文詩五十年選》等37部,散文集、短論集10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