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故乡的簸箕炊

标签:
散文诗作品 |
分类: 公开文章 |
故乡的簸箕炊
蔡
(《新民晚报》2022年7月13日)
簸箕炊,一种以制作方法命名的美食小吃。
用具很简单,簸箕是似小笼包蒸笼大小的平底竹编。
用料也简单,即是米粉磨成浆而已。就算加上香油与酱油,也是平常之物。
制作却不简单。那是一种手艺,或说艺术喔。
磨粉浆最好用石磨,浆液水分均匀,水粉不易分离。
把磨成浆的米粉放上簸箕,要蒸熟一层又才再添一层,至少三层。
香油一定要慢火煲,沸腾后拌入酱油,一点点加,一下下拌。
等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把香油淋在上面。
一笼诱人的洁白摆在面前,用一根竹签挑起,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细嫩而富有弹性,软滑而不黏牙,香浓而又不油腻,真令人迫不及待,欲罢不能。
哦,在我的少年时代,在我的粤西故乡,一种我与小伙伴们最奢侈的零食。
家中难得做,不过街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小摊,带上几枚硬币就能尝到。
买不起一笼,也可以买半笼,或四分之一笼,即使是四五格小块也好呀。
就算没有钱,也曾趁妈妈不在家,悄悄从米缸里拿米去换。
一种多么刺激的冒险啊,一次多么幸福的回味。
少小离家之后,这种快乐就无法复制了,这种美味只能在梦中粘贴了五十年。
小时候常吃到,长大了难吃到,成了回忆。
在故乡能吃到,在外地吃不到,成了乡愁。
前一篇:《茂名日报》:故园新事(三章)
后一篇:电邑风物(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