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文苑》:故乡的云(三章)

标签:
散文诗作品 |
分类: 公开文章 |
故乡的云
(三
蔡
(《茂名文苑》2022年第3期)
题电白渔民《乘舟破浪》照
这条船!
一条汪洋大海中不起眼的小船,一条狂风恶浪中穿行的小舢板。
船尾被怒涛高高地掀起,发出随时都要倾覆的信号。
船头面对一排排翻卷而来的巨浪,激起一阵阵冲天的浪花。
这个人!
一个分不出年龄性别的人,一个看不到喜怒哀乐的人。
砧板样的笠帽顶住风风雨雨,赤着的脚板踏下骇浪惊涛。
壮实的身板砥柱般稳立,手撑的竹竿就是定海神针。
风来吧,雨来吧,乌云压顶,也只是闯海人高奏凯歌的配乐。
浪来吧,涛来吧,白浪滔天,也只是闯海人气贯长虹的背景。
这条船,从电白渔村驶出,是千年战天斗海历史的见证。
这个人,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是百万勇立潮头的电白人的化身。
有这样的船,还有世间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征服?
有这样的人,即使倒海翻江,照样可乘舟破浪!
台风登陆点
灾难也是需要纪念的。
听忠良街讲古
在水东,四通八达的新大道辐射着未来,阅尽沧桑的老街沉积着过去。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精彩的历史更不能忘记。
这一天,我来到忠良骑楼街,听它讲一条古街的历史,水东最早的历史。
这条海岸滩涂发育而成的老街,已经360多岁了。
早在清朝,这里就设置了官方机构:康熙二十二年的海关署,乾隆三年的盐科司,咸丰元年的抽厘局。
随着水东港的日渐繁华,它成了外贸一条街,商铺、酒楼、旅店林立,有诗曰:“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
街道两旁的骑楼,以亚热带特色与南洋风情,讲解着海洋文化、航运文化与商埠文化。
我听到,“忠良街”用自己的名字,讲述了一方水土的品格,一方人的美德。
“冼太夫人庙”,讲着南北朝时期,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爱国爱民的传说。
陈罗义士的故事,讲着明崇祯年代,他们不惜舍身救民散粮赈灾的壮举。
又有清康熙年间,电白巡哨把总率船征讨海贼,而全部壮烈牺牲的篇章。
直到抗日时期,为弘扬忠良精神,省府以一块“忠良街”的牌匾为之正名。
即使后来也换过时髦的名字,最终也会还魂,回复“忠良”的名称。
这一天,我来到忠良街,看到修旧如旧的骑楼与石板街的本来面目。
看到灰黄的墙面,闪亮着曾经的辉煌。
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是走进历史的入口,又是通向未来的出口。
一条步行街,文化街,沉香特产街,重现着历史的精彩。
古韵风华,一张历史的名片。
也是一张现代化新城,不可或缺的新名片。
蔡旭,广东电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口晚报》总编辑、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现居珠海。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4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