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散文诗》:郑国雄:读蔡旭散文诗集《有故乡的人》

标签:
散文诗评论 |
分类: 公开文章 |
只有一个故乡
——读蔡旭散文诗集《有故乡的人》
(《神州散文诗》2022年4月20日)
真好!同学送我一本书:《有故乡的人》,蔡旭著。
写的自然也是我的故乡,故土上我也认知的山和水,人和物,街巷与寺庙,美食与童年。
还有我未曾了解的一些历史与传说,以及我永远无法用文字临摹的热爱与乡愁。
在这本散文诗里,收录了蔡先生140多首短章,每一章都短小而精悍,在平淡的叙述与水到渠成般的抒情里,完全找不到一个牵强或多余的词语。
于是,读这本书,跟随蔡先生的足迹,不宜走马观花,应是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故乡,是蔡先生的摇篮,摇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此后五六十年间,他一直在离乡别井的修行中。无论走到哪儿,他心灵的行囊里始终装着一个故乡;无论漂泊的岁月多么漫长,无论生命之树如何繁茂,他的根始终深深扎在恋恋不舍的故土。
140首诗,140支赞歌。无需华丽的歌词,无需高亢的旋律,只用最真的情讲最真的事,便直抵人心。
这里,是蔡先生频频回望的故土:
浮山岭、鹅凰嶂、沉香山,这里的山很绿。
沙琅江、共青河、罗坑水库,这里的水很美。
冼夫人、古荔园、油地码头,马蹄声和汽笛声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
炒米饼、蚝炸、芥菜包,诱人的美味在字里行间飘荡。
140首诗,140幅画。有的色彩明丽,有的色调古朴。我在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中,读一个人:
在冼夫人研讨会上发言,那个旗帜鲜明的人。
捡起一片布纹瓦,那个怀古的人。
重遇木薯粑的惊喜,如同与失散几十年的小伙伴重逢,那个念旧的人。
半截赑屃从未开口说话,却赋予它英雄的坚定与果敢的那个人。
芥菜包里的人间滋味,童年的味道还在,故乡的味道还在,唯独缺了一味——母亲的味道,那个思亲的人。
为了故乡的中秋月,那个归心似箭的人。
在水东湾跨海大桥工地上,那个欢欣鼓舞的人。
在海景湾酒店,那个欣然入睡,与海一起呼吸的人:“我把自己,还给了故乡。”此时,漂泊多年的乡愁仿佛都有了归宿,和呼吸一样均匀、静谧。
几度花开,几度潮来。他乡山也美,他乡水也好,他乡人也亲,他乡月也明。中学毕业后,蔡先生辗转于上海、湖南、广西、海南、珠海等地学习和工作,可是啊,那都不是故乡。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故乡是水之源,故乡是树之根,故乡是人之魂”,而他,是——
有故乡的人。
(2021.12)
郑国雄,女,70后,广东电白人,教育工作者,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