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散文诗》:【创作手记】一具体,就深入——记《绿码啊绿码》的写作

标签:
散文诗评论 |
分类: 公开文章 |
【创作手记】
一具体,就深入
——记《绿码啊绿码》的写作
蔡
(《河南散文诗》2022年3月31日)
在这两三年的“抗疫战争”中,如果说要找一件同世态心态密切相关的物体,无疑就是“绿码”了。
“绿码”是在每个人手机中可随时检索,必要时需即刻显示的图案。绿色,则代表个人的无恙与地域的平安。在一波波疫情反复来袭,在社会生活与人们心情不断发生动荡的时分,“绿码”越来越显出了它的重要性。
有了它,一路绿灯;没有它,寸步难行。
这种现象,人人都见到过,人人都经历过。作为未能站在抗疫第一线的普通人,只能把听从安排,配合行动,保护自己,作为应尽的职责。作品罗列了扫码、亮码的情景,很真实,很贴切。但也很笼统,很空泛,很表面,很肤浅。似乎什么都说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说。
写到这里,显然还未结束,也不能这样结束。处在这样意犹未尽的情况下,就需要深入下去,让我的“意”尽情地表达出来。我想到,要深入,就得具体。广阔的社会只是背景,得有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感与具体的情,才能以个性反映共性,以真情打动共情。
我知道,这时候应该有“我”出场了。我有亲身的经历,有亲切的体验,何不充任这个“具体”呢?于是,在广阔的抗疫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具体的事例走了出来。这是这章作品的第二部分。
这才大松一口气,仿佛找到了久别的亲人。
焦急,慌乱,求援,转危为安,一段戏剧性的转折,一番过山车般的心情转换,让作品有了即时性与在场感,让读者有了贴近感,作品就这样有了扣人心弦的可能。
在这个特定的画面中,一个普通的核酸检测的场面,及意外发生的戏剧性事件,让一场伟大的波澜壮阔的“抗疫战争”通过一个具体的小故事得到展现。从具体现场看到了宏大的背景,从一个小的侧面可看到所有出场人物的行动及态度,可看到医务工作者与志愿者作为健康守卫者的认真负责,“我”作为“人人有责”的群众一员的支持和配合,以至体验到这场全民参与的“抗疫战争”的意义。有了具体的事例,整个场面就活跃了起来,整篇作品也随之生动了。这一段细节的描述,紧紧扣着《绿码啊绿码》的标题,前呼后应地揭示了绿码的重要性及它在这场“抗疫战争”发挥的作用与贡献。
作品的第三部分只有两行,其实写到这里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些情不自禁呼之即出的情感,是惊魂甫定后的感叹,切身经历后的感悟,是对平安健康的期盼,对天下无恙的呼唤,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叹的是实感,抒的是真情。作品由此充实了,丰满了,有血有肉了,作者的初衷也就得到了较完满的实现。
(2022年3月23日)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退休高级编辑,不退休散文诗人。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4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