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教师如何强调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实践参与

(2019-02-20 09:41:50)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要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提供能够引发其情感共鸣的氛围,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体验活动中的“社会情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没能很好地唤起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就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一、恰当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环节运用得恰当,既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出将要探究和解决的社会领域问题,为进一步探究与讨论活动做好铺垫。

1.情境体验导入法

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让孩子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强化幼儿对特定情绪的理解和分享,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2.生活场景再现法

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再现、还原。活动中根据孩子们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及时抛出问题,引导孩子讨论。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学习特点,运用图示导入法、故事引入法、情景表演法等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保持愉悦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活动中。

二、密切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唤起他们“情感体验”

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只有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情境,鼓励引导幼儿大胆感受和体验,他们才能与教师积极互动,对问题产生共鸣,从而很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这里,有几点细节需要注意。

1.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有价值

教师设计的提问,既要简单明了、紧扣目标,为目标的达成服务,又要能引发孩子兴趣,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

2.体验在前,讨论在后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幼儿只有亲身感受了、体验了,才能真正获得共鸣与认同,从而在行为上模仿学习,最后形成习惯。

3.抓细节,情感体验贯穿始终

教师语速的快慢、语言的逻辑性,活动中注意将情感体验贯穿始终,留意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反应,机智回应孩子们的题等,都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成败。

4.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要根据孩子年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推进活动进程,使孩子们充分地理解活动的内容及活动中潜在的情感内涵。

三、巧用课后活动,验证社会技能

除了集体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运用巩固教育活动中“学到”的技能,即活动延伸。延伸活动既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满足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又可以验证孩子们是否真正“学会”。孩子们知道了玩具要轮流玩,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就要留心观察孩子们是否真正做到不争不抢,知道“轮流玩”……总之,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延伸活动,并要真正运用、落实延伸活动。

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活动能否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孩子的情感体验,然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再注意把握好这几个关键点,那么,这就是一节成功的社会教育活动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