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014-09-12 10:31:3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在给出先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1、让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通过结合情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体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5、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
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思想。
二、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
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
算。
四、单元教学内容
1、加法........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八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
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笔算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尝试笔算。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
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
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在百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学习大数的竖式计算,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轻松的总结出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计算的准确率有待加强,部分孩子态度不够认真。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八1、3、9题
教学目标: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
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
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提问:(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
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
(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
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
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八第3-8题.
板书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课后反思:孩子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进位加法的方法,连续进位中,错误率较高,缺乏计算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练习八的第5至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连续进位加法的方法,并通过训练实现熟练计算连续进位加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口算下面各题
7+8+1
2、笔算下面各题
649+273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八的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学生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2、练习八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3、练习八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
4、练习八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
5、练习八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
6、练习八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
7、练习八的第9题。指名读题,理解题。说一说你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五、课后小记:学生们能够准确的计算,但是存在马虎现象。
教学内容:教材P41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学会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估算。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减法,并从旧知识体验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万以内连续退位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的连续退位的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连续退位的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仔细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咱们来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3、教学估算:
(1)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两种估算的方法,你同意哪一种呢?
(4)同学们说的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道理,等我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出准确答案后,再来比较这两种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435-322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
5、师生总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6、比较一下,两种估算结果中谁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
1、435-86怎样解决?
2、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3、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订正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万以内不退位减法
六、课后小记:不退位减法,在孩子的生活当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笔算上,大家都能够很正确的总结并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估算意识有待加强。
教学内容:教材
P42例题3、做一做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加法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题、练习本
一、复习导入
1、找朋友。
415-228
362-135
218-129
2、如果把
218-129改为208-129,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3、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计算208-129
(1)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2)2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请板演学生把计算过程叙述一遍。
(4)师生齐小结计算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2、学习例3。
(1)出示例3:403-158
(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
(3)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各自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列竖式,也可以
3、师生齐小结:被减数为0,且已被借时,一定要先从前一位退1,然后看作9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小组比赛:完成42页做一做,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
2、 独立完成44页第1题。
3、完成44页第3题在练习本上。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4~45练习九的第4至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悉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先回忆总结前面学习的知识,再进行强化练习,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56+18
130-50
400+500
980-480
二、计算
135+893
1432+658
850-392
1005-438
学生解答,教师要给以评讲。并对个别题目,如进位和连续退位减法,挑选一、
两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提问,以巩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三、教科书第44页练习九的第四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讲。
四、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九的第5题。
提问:这一道题目你想怎样完成?
(先算出每一道算式的结果,再把相同结果的两个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五、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九的第6题。
这一道题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小红的家、小明的家、以及学校这三个处所,在纸上画出他可能出现的几种位置?把可能性讨论清楚后,再独立解答“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六、课后小记:对于连续退位的减法,孩子们在练习中完成的不够好,能明确计算方法,但在运用中频频出错,尤其是2个0的退位减法,孩子们出现了疑惑,有待继续加强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对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小组3: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巩固练习
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1)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2)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3)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4)订正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在计算的时候,还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1)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33页第1
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2)啄木鸟诊所:
比比谁当小医生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 在哪?
三、巩固练习
1、生独立完成47页第3题。
小结:解答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能根据问
题找出所需的条件,在进行认真解答。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