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境线上的北京专家医疗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康南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今天是我们北京专家医疗队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第46天,这些天逐渐对这片草原以及这片草原上的牧民有了进一步了解。尤其是在与在草原顽强工作的医务人员并肩工作中,深深体验了他们工作的的酸甜苦辣。
我作为北京朝阳医院第三批专家医疗队队长,现在呼伦贝尔草原对口医疗支援,在牧区耳闻目睹许多基层医务人员,常年累月为国家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记得一次我同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的韩院长聊天时,她说最让她刻骨铭心的两件事就是:一、数年前刚上任当院长时,一进办公室,沙发上的两个人,一个是律师准备打医疗官司,另一个是医药公司来催帐;二、一位护士因治疗患者,被传染得了肺结核,在她面前咯血,最终没有抢救过来。相对于大城市的医院,边疆区的医疗机构很难......
目前,我本人现在也融入了这项事业中,每天查房、门诊、开展手术,其中在新巴尔虎左旗的工作中,我荣幸地成为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建院63年以来,第一个开展手术的北京专家。尽管条件有限,但是能够亲身为牧民服务,也是职业生涯中珍贵的经历。
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主要负责新巴尔虎左旗约4.2万居民、牧民的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治和临床医疗,尽管条件有限,但医务人员们都渴望着新技术、新知识,也许在大城市很一般的医疗器械,在这里也不一定都普及。在第一例手术时,我使用的电刀是典型的“古董式”,整个电刀主机竟然有一个洗衣机那么大。其实,这家医院也购买了新型高频电刀,但放在仓库近一年了,由于没有培训,没人会用;而且拍损坏,也没人敢用。我在查房之余,找来手术室护士长和骨科、妇产科医生,为大家培训电刀使用方法,为了做到真实模拟,特意让骨科的满达医生到肉铺找了一小块牛肉来试验组织的切割和电凝。

为医务人员演示新型手术电刀
由于基层牧区人手很有限,在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的外科,共有四名医生轮流值一线夜班,每个夜班医生同时负责急诊和病房患者救护、诊疗,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名医生只有一位是普通外科大夫,其他三位一个是副院长,一个是院长助理,还有一个是外科主任,都是年近五十岁的医生,下夜班还要出门诊、查房、手术、写病历......我对他们开玩笑说,基本上每个夜班都够豪华的,行政级别比较高不说,还都能算是铁人。其实他们也经常为后继乏人担心,但也许是旗县医院条件和城市医院的情况差别较大,年轻的本科大学毕业生未必都愿意留在家乡。

新巴尔虎左旗银山旗长来医院调研并看望北京专家
虽然在基层牧区医院发展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更多地是社会各方面伸来的援手,政府全额拨款的新住院大楼已投入使用,门诊大楼已经盖到了二层,刚启用的CT得到满洲里专家的指导,合作医疗使牧民看病逐渐“不差钱”......
最可敬的还是终生坚守在这里的医务人员,新巴尔虎左旗人民医院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是蒙族,他们最渴望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的医疗状况,麻醉科58岁的朝主任,即将退休还在学习新的麻醉技术,就在我到来的两周前,刚刚从海拉尔学来肌间沟麻醉技术,正好在我操刀的锁骨骨折患者中得到应用。

在草原上共事,并肩走过一段时间,算是有缘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