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红丝带学校到艾滋病高考独立考场

(2017-06-01 10:13:32)
标签:

hiv

艾滋病

红丝带

        昨天,澎湃新闻报道:临汾红丝带学校将设立高考独立考场。报道引用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的话:“如果我们的娃娃与外校的学生同场考试,可能有一些人会抵触。在我的提议下,经教育部和招考部门批准,在红丝带学校设立单独考场”“这是国内首次为艾滋病感染者设立独立的高考考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么,我特别想问:划的是哪个时代啊?是不是希特勒给犹太人设立集中营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呢?至少纳粹是这样宣传的吧!

 

        从红丝带学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它就饱受争议。我是不赞成专门设立艾滋病感染者的学校,但是我也不否认,郭院长是出于他的善意,是为了解决这部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因为他的善良,郭小平也获得了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奖赏。红丝带学校2004年开始筹办,2006年挂牌,2011年获得国家认可,但是问题也随之来了。你给孩子的毕业证上要印着学校的名字吧?你在用你学校的名义担保告诉别人——这个孩子是艾滋病携带者。而且教育经历是公开可查询的,它和疾病管理的信息保密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你让孩子贴这个标签活一辈子么?

 

         而且我特别不喜欢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错误的解读、夸大的宣传,媒体一直报道说,这33名孩子在学校里的治疗和学费是全免的。言下之意,这个学校很不容易。我也承认学校不容易,但是它在提供保障的同时,不容易的方向错了。《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遗留的孤儿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免收学杂费、书本费;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应当减免学费等相关费用。国家规定了“四免一关怀”,所有感染者接受一二线药物治疗都是免费的。所以它不容易并不是因为它承担了这部分费用,因为这部分费用本来就应该由国家承担。退一步讲,有人会说,在这方面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的不够好、不到位、有漏洞,郭校长出于好心接过了这份工作——这也是我不能下狠心说他的不好的地方,因为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错在方式有问题。他应该解决的一时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让一切回归本源的。就像他在接受感动中国采访的时候说,他也希望这些孩子最终能回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他不应该包办下来。今天高考,申请设立一个专场,孩子们高考完要设立一个艾滋病大学么?毕业工作了开一个艾滋病公司,建一个艾滋病小区,死了弄一个艾滋病墓地?

 

        你是善良的,是好意的,但是你能确保你的善良和好意没有被利用么?善良是要有原则的。孩子们因为歧视面临上学问题,你可以管几年,但是你还要发力在消除歧视上。设立红丝带学校之所以遭到善良的人质疑,是因为大家会担心那些不明事理或者心怀恶意的人会曲解你的初衷。设立传染病医院的初衷就是在遇到传染疾病的时候,有专门的人才能够针对性的治疗,但是后来怎么样,几乎所有艾滋病的感染者都被其他医院拒诊,拒诊的人“道貌岸然”“义正严辞”地说:给你们设立了专门的医院,这是多么大的优待,你们还不知好歹!好的初衷就这样被人当作借口利用了,但实际上传染病医院只擅长传染病领域,难道得传染病的病人不会得其他疾病么?所以我总要说,区别对待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而且我特别讨厌那种当婊子还立牌坊的做法。人们明明就是歧视,还要说成是关爱。大众媒体也在宣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寿命相当。如果说设立传染病专科医院,是应对疾病这种特殊领域、这种突发状况的话,设立高考艾滋病专场是为了什么关爱呢?怕歧视影响考试情绪么,你脸上写着“我是艾滋病”去考场考试么?你不说你是艾滋病谁知道啊?怕考试影响健康、耽误治疗么?没有人需要在考试时间吃药吧?我在微博上打了两个比方。如果真的要设立关爱专场,也要从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东西着手:设立个香港脚专场,大家一起抠脚,没有歧视;设立个感冒专场,不担心传染和被传染。为什么偏偏艾滋病被这么区别对待呢?因为艾滋病人始终还在被压迫,好欺负啊。现在处处都是艾滋病出新闻,传染途径完全一样、疾病后果一样严重的乙肝怎么新闻这么少了?因为乙肝的携带者人群数量庞大,全国一亿多乙肝携带者,如果要区别对待,得划出一个省来做自治区;因为乙肝出现过过激的破坏行为,周一超事件因为携带乙肝找工作被拒造成了一死一伤。但回归到疾病本质上,艾滋病乙肝是那么的相似,为什么没有乙肝学校、乙肝高考专场,为什么大家能坦然面对乙肝,却这么恐惧艾滋病呢?

 

        很多人把公众害怕艾滋病的问题归结于媒体宣传,但是我要说不完全是。确实,我们的新闻媒体喜欢夸大事件影响和危害性,以达到震慑的的防御作用。但是在艾滋病发现的初期,谁都不明白它是什么又怎么样的时候,这样做是没有错的,问题出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怎样更新公众的想法,让意识也随之进步。说话要不要太满,是不是给受众自己思考的空间,这个是媒体应该斟酌的问题,他们错在把艾滋病说得十恶不赦,把感染者说得丑恶不堪,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感染者要么吸毒要么淫乱。就像现在的宣传口径在围堵同性性行为的时候,说同性性行为会得艾滋病一样,其实它们没有告诉你艾滋病感染者中大部分是异性恋者,只不过同性性行为的感染率这两年上升比较快。媒体的不齿之处在于让受众选择性失明失聪,不会思考。那么另一方面,为善者也是有问题的,比如郭小平校长。你可以帮助国家和社会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不应该把事情全部承接下来,你应该做的是反映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不在你这里。你不能说这些孩子上学难,你就做一个学校以后让所有上学难的孩子都过来上学。你需要解决的归根到底是歧视。好心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善良变得没有底线,全盘接受。那你的雪球会越滚越大,而其他人会为所欲为。所以有些人认为感染艾滋病的孩子就应该去红丝带学校,那是专门给你们设立的,你们自己的高考考场,你们应该感恩戴德。毫不忌讳的说,艾滋病感染者在普通医院被拒诊的今天,很有可能成为这些孩子在社会上被拒绝的明天,因为你们都被标记出来了。

 

        曾经有一个辩论的话题叫做:父母溺爱孩子有没有错。我想这就是郭校长的想法,他心疼这些孩子,想为他们减少心理负担。我说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问题在于,郭校长先迈出这一步之后,没有任何跟进的动作,没有任何媒体和社会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释,大众不会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郭校长和这个学校显得特别突兀,他们就是异类,闯入了正常人的视野。而郭校长和学校也没有走完这一步、没有给出什么说法,甚至认为它真的成为了那个“划时代的意义”;在应该宣传艾滋病没有那样危害的时候,一切都戛然停止了。然后把这群孩子就晒在了那里,他们很可能被迫踏上一条不归路,在被歧视的人生里越走越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的一年
后一篇:亲爱的路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