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的第2年又228天,吃药的第120天。
最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拒诊艾滋病感染者的事情再次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大家呼吁反对歧视、反对拒诊的同时,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来如何解决和应对问题,不然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没有效果。
以华西医院拒诊为例,想要通过医院内部申诉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是基本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在不只一处发现,华西医院之前就有拒诊的事情发生,而且廖志林作为华西医院的宣传部长,竟然在自己的认证微博上公开表态说其他人对艾滋病会有恐惧,所以他不敢保障医生对艾滋病没有恐惧,间接说明因为恐惧而拒诊是正常的。那么问题来了,医生与路人的最大区别不就在他们对于医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上么?廖志林的话给出了两种可能:要么华西医院有的医生医学知识水平不行,不到做医生的资格,要么有人明知故犯,故意拒诊。而廖志林的表态也给出了两种对他本人的猜想可能:要么这个人不会说话,不配做宣传工作,要么这个人大义灭亲,敢于揭发检举,指明华西医院的医生里鱼龙混杂。
之所以说通过内部申诉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很难的原因,大概以下三点:1.华西医院的规模很大,三级甲等医院,直属于国家卫计委,规模大说明层级繁琐,申诉的途径曲折,而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具体负责人还是上层领导的角度来说,谁都不希望这么大的一艘船因为这一点事情出差错,所以他们采取的方式会是堵,而直属于国家卫计委说明它的腰板很硬,很有背景,所以他们堵的态度会很强硬,这一点在廖志林的微博上很能说明,他竟然放下文明人的姿态咒骂网友——很难想像华西医院的宣传部平时是怎么工作的;2.华西医院是综合性医院,它的工作重点并不在艾滋病领域,所以艾滋病感染者的呼吁并没有多大份量,他们大可以把感染者用各种理由支到别的医院去,不过进一步想这也是综合医院的好处,想收病人就收病人,不想收病人就可以有理由拒绝,反正综合下来没有几个重点,有可能被华西医院拒绝的病人还不只艾滋病感染者一类;3.华西医院拒绝艾滋病感染者有过几次,前面成功的经历会加大他们下一次拒诊的可能、甚至固化他们对感染者的态度,当行为成为习惯之后,制度就死了。
有人提出通过外部申诉的途径解决华西医院的这次拒诊事件。还是刚才的问题:华西医院直属于国家卫计委,想要通过官方规定的途径申诉,要爬很高的。这种关系本身很容易滋生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腐败问题和官本位的态度,当然,我不知道华西医院怎么样,也不好妄自猜测。内部申诉是从下往上的,外部申诉是从上往下的,想要从上面给于华西医院压力,是很难的,除非能找到彭妈李叔。
有人说能不能起诉华西医院。起诉是可以的,但是法院的受理与胜诉都是很难的,以天津晓峰的诉讼环节为例,你很难找到自己胜诉的立足点,单以人格权来辩护,法院会觉得份量不够。实际上这件事情是医院做的不对,但是这个在中国是属于行业规范的问题,常理上应该是行业协会或者其他上级部门下个什么函什么令来让企事业单位内部整治。想要从这个事情上获得民事诉讼胜利,难。虽然大陆的法律体系不像香港那样胜诉案具有标志性和利用价值,但是国内的法院在诉讼环节还是会或多或少地照顾到大型企事业单位,因为他们俩都是国家机关或者体系内的,法院这个时候不可能完全独立,所以起诉方连民事赔偿都不可能拿到——赔钱就意味着有错——就像天津晓峰事件那样,法院会以不充分为理由驳回诉讼。
内部申诉、外部申诉、法律诉讼都行不通,这就是目前艾滋病感染者遭遇拒诊时候的尴尬境遇,也可能是更多弱势群体遭遇不公平或者不公正对待时候的无奈。所以在网络发达的时候,大家会选择到网上来呼吁,试图利用舆论的方式来给当事人,这里是华西医院,来制造压力。我首先要肯定的是,这样做是有意义的,总比忍气吞声要好,但是这样做发出的声音还是不够大的。国内网络每天的转载和点击数有多少?弱势群体的规模本来就小,大部分又出于隐私的考虑不会发声,所以这样出来的舆论能有多大呢?中国地大物博,这是说好的一方面,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中国地方这么大,每个地方每天都有新闻出现,而中国的媒体都是审核之后才能发出报道的,口径基本统一,所以那么多新闻从一个出口往外放,就像泄洪一样,瞬间就被冲走了。你试图回想下去年有什么大事件大新闻,脑袋一片恍惚,新闻就像走马观花一样,保质期比酸奶还短。在这样的网络冲击下,想要维持对华西医院拒诊事件的呼吁,是困难的。更何况国内的网络环境不像你像的那样,监管部门只对敏感词进行筛查,网友们只对热门话题和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关注,在大环境对艾滋病科普还不足够的情况下,很少有人会管感染者的事——说是不歧视,但是可有可无、可存在可不存在。所以这里也要感谢下能够关注艾滋病感染者的健康人朋友们,这说明你们是真的善良、真的好心。但是回过头,网络呼吁这个做法,只是一个扩散的过程,是个积累,但是并不足以解决问题。
弱势群体解决问题一定是一个联合的过程,摸清了套路,然后集合力量直接下手,就像庖丁解牛。所以我跟朋友聊起程帅帅的时候,有说他倒卖抗病毒药物的不好,也有说他当初给北大送牌匾这种行为艺术的好。当弱势群体呼吁无门的时候,真的需要一个行为艺术来吸引眼球,然后有媒体跟进报道。但是要注意是不要给警察网监这些部门添麻烦。所以我也说没必要为了呼吁权力在网上大放厥词。其实公检法和监管机关的朋友们大部分是中立态度的,说白了他也是个体,以后也可能遇到类似问题,但是有职责在,又要尽职尽责,接触多了以后他们也有体会能体谅,所以只要不触犯红线,人家不会故意为难你。吸引眼球的界线和法律法规的界线的中间还是有空间的,做事做到吸引眼球而不触犯法律法规是最好的。但是关于媒体报道的事情,又存在上面说的两个问题:信息需要审核,信息量大。所以这种事情最适合像凤凰这种跨区域的媒体或者外媒来做,不止是因为审核会通过,更因为有持续性,再者,外部的压力会更容易解决问题——我并不想崇洋媚外、挑拨离间,只是对国内媒体略有失望——不信你让成都本地的媒体去报道华西医院拒诊试试,多半是报不出来的。
再说说庖丁解牛的事。我觉得解决问题真的要做到目无全牛,要把问题具体到点具体到事和人。我觉得这次拒诊事件之所以能如此爆发,关键是在于廖志林的言论和态度。拒诊事件多了,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很多地方都有,为什么单单这个事件蹦出来了?还不是因为这个宣传部长言语不当。所以月姐针对他发批评微博的做法是对的,这是应该开的第一刀,第二刀就应该是拒诊的医生。你要告华西医院拒诊,那么大的体量,你告不动,人家一挡就下来了;再说华西医院那么多医生也不是所有人都拒诊,你以偏概全,院方压力也不大。压强是跟压力成正比,和面积成反比的,你力道不够的时候就减小面积——落实到具体的事和人。谁拒诊、谁歧视,指出来。这时候网络舆论才会有作用。拒诊和歧视真的能说明这个医生人品或者知识水平上有问题,但是不论从专业性还是从医者仁心的角度出发,病人找这样的医生看病都是风险的,让大家知道这种风险存在,院方没态度,市场(病患)也会有态度的。虽然现在中国的医患关系中医院还是处于买方市场的强势态度,但是医院是抢手的,不代表医生是抢手的。所以这样做才会有效果。这时候我又在想廖志林这个宣传部长,竟然能在认证微博里公开咒骂网友,还发出那样的不当言论,华西医院也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最后,我还是想重复下我以前的说法。艾滋病只通过不安全的体液、不安全的性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染是最基本的常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是会有手术这些出血的情况、接触到是有可能传染,但是手术的操作规范和基本防护也是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对医生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医生你可以把希波克拉底誓言随着你的教科书一起留在医学院和回忆里,但是这些操作规范是你用来保护自己的,你不应该忘。更重要的是,你不应该把自己没有做好防护的责任推诿到病患的身上。医生本身是承受风险的职业,就像空乘一样,你的收入、地位和你的责任、义务是对等的,但是在按规范操作的情况下医生虽然有风险却是安全的,更何况像艾滋病传染这样的事情,医生的职业暴露还可以申请药物阻断——这种挽救措施。所以不要跟我说医生有选择病人的权力,你有权力选择做不做医生,但是选择做医生了治疗病人就是你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