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9.6

(2018-09-17 15:30:20)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九〈子张〉》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1)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2)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集注】

四者皆学问思辨之事耳,未及乎力行而为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在其中矣。程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学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彻上彻下之道。”又曰:“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又曰:“近思者以类而推。”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

【钱穆】

博学而笃志:或疑志在学先,故释此志字为记识。然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未可与立。”故博学必继之以笃志,乃可以适道与立。

切问而近思:博文必归于约礼。学虽博,贵能反就己身,笃实践履。切问近思,心知其意,然后适道与立之后,可以达于不惑而能权。

仁在其中矣:学者所以学为人,所以尽人道,故曰“仁在其中”。

本章当与上章参读。子夏列文学之科,然其论学,固不失圣门矩矱,学者其细阐焉。

[白话试译]

子夏说:“博学而能笃守其志,又能就己身亲切处去问,接近处去思,仁道亦就在这中间了。

【译文】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自译】

子夏说:“博学而且坚守志向,善问而且善于思考,仁就在其中啊。”

【感悟】

博学不错,但还要有坚定的志向,否则博就博的无边无沿,没有目标,没有围绕的中心,那学问就像一片散沙,不成体系;切问也不错,有问题马上提出来、马上请教那也不错,但自己还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才有问题可问,善于思考提出的问题才有深度和价值,并且,还要思考,所问的对象是否合适?他人的回答是否合理、自己有没有理解?自己不思考,一味地问,别人的回答也不经大脑,一味地听,那问也就失去了意义。

个人以为,笃志是对博学范围的划定和约制,是博学的围绕中心,这样才能博而不散,所以这里要把博学和笃志放在一起;近思是切问的前提和后续,无思则无问,问而无思则问如无问,所以这里要把切问和近思放在一起。

仁在其中矣,感觉有些牵强,但孔丘先生的仁既然无所不包,那把学问的道理放在里面也无可厚非,只是不必过度解释为宜。

【后记】

    读书不能由着性子来,要有目标,有方向,这样才可能有所成就。俗语云“招招会不如一招鲜”,也是这个道理。

 

                                                              槐榆柳

                                                           2018914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