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8.2

(2018-09-03 16:41:47)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八〈微子〉》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8.2柳下惠为士师(1),三黜(2)。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

(1)士师:典狱官,掌管刑狱。

(2)黜:罢免不用。

【集注】

三,去声。焉,于虔反。士师,狱官。黜,退也。柳下惠三黜不去,而其辞气雍容如此,可谓和矣。然其不能枉道之意,则有确乎其不可拔者。是则所谓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胡氏曰:“此必有孔子断之之言而亡之矣。”

【钱穆】

士师:典狱官。

三黜:三被黜退。

焉往而不三黜:举世浊乱,不容正直,以此例彼,将何往而不被黜?

何必去父母之邦:欲求不黜,惟有枉道。苟能枉道,则不必去父母之邦亦可不被谴黜。柳下惠于鲁公室尚在五服之内,与孔子以鲁为父母之国者又不同,故义不当去。

孟子称柳下惠“圣之和”,观此章,辞气雍容,可谓和矣。然其不欲枉道之意,则确然有不可拔者。故孟子称其“不以三公易其介”。惟玩其辞气,终若视一世皆枉道,无可与为直;其惓惓救世之心则淡矣。故孟子又谓“柳下惠不恭”。此所以异于孔子。本篇所记古之仁贤隐逸之士,皆当与孔子对看,乃见孔子可去而去,不苟合,然亦不遯世,所以与本篇诸贤异。

又按:此章无断语,因无子曰字。义明不待有断。载在《论语》,其为孔子言可知。

[白话试译]

柳下惠当鲁国的狱官,三次被黜。有人说:“你还不去往他国吗?”柳下惠说:“我以直道事人,去到那里将不被黜呢?我若能枉道事人,又何必定要离去父母之邦?”

【译文】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自译】

柳下惠做士师,三次被免。人们说:“先生何不离去?”他说:“以正道事奉人,到哪里能不被三次罢免呢?以歪道事奉人,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感悟】

柳下惠的道德修养大概没问题,但他的从政能力未必没有问题,况且,二者又不是亲兄弟,甚至关系还有点儿那个,不过,柳下惠对此认识倒也深刻,大概也是多次被免的缘故吧。柳下惠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认识到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他没有像孔丘先生一样去四处碰壁,他知道若坚守直而不枉,那哪儿也不用去,若不坚守,那也是哪儿也不用去。

【后记】

    爱花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觉得花很美,一种是觉得花可以使自己很美。道德若如花,称其美者亦如称花之美者乎?

 

                                                              槐榆柳

                                                           2018830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