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槐柳先生
槐柳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76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7.11

(2018-08-20 22:19:39)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七〈阳货〉》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7.1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集注】

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则岂礼乐之谓哉?

程子曰:“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只此两字,含蓄多少义理。天下无一物无礼乐。且如置此两椅,一不正,便是无序。无序便乖,乖便不和。又如盗贼至为不道,然亦有礼乐。盖必有总属,必相听顺,乃能为盗。不然,则叛乱无统,不能一日相聚而为盗也。礼乐无处无之,学者须要识得。”

【钱穆】

玉帛,礼之所用。钟鼓,乐之所用。人必先有敬心而将之以玉帛,始为礼。必先有和气而发之以钟鼓,始为乐。遗其本,专事其末,无其内,徒求其外,则玉帛钟鼓不得为礼乐。

或说:礼乐之可贵,在其安上治民,移风而易俗。若不能于此,而惟玉帛钟鼓之是尚,则不得谓之礼乐。二说皆是,当合以求之。

[白话试译]

先生说:“尽说礼呀礼呀!难道是说的玉帛吗?尽说乐呀乐呀!难道是说的钟鼓吗?”

【译文】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自译】

先生说:“讲礼讲礼,是讲玉器丝帛吗?说乐说乐,是说钟声鼓声吗?”

【感悟】

孔丘先生的意思是,礼和乐最重要的是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外在的表现。即使外表再华贵,但内里和外表不统一,那也不过是虚情假意、徒有其表。

就拿玉来讲,《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有这样的话:“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从王到子六等爵位所执玉品都有明确规定,不同的玉代表的是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代表着不同的地位权力,这是玉在邦国等级上的内在含义。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不只是说乱执玉、乱敲鼓,主要是指等级制度崩了,邦国秩序坏了,所以孔丘先生才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礼记·聘义》这样记载:“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按照礼制,诸侯之间要相互问候,而问候时呈献的礼物就是名贵玉器。子贡问过老师,为什么君子贵玉?孔丘先生解释说,君子认为玉的品性象征着德行,仁、智、义、礼、乐、忠、信无所不包,实在是天地精灵所钟,诗也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可见,这里的玉其真正的内涵是君子之德而不是一块儿稀罕的石头,因此,人家就是送来了玉也是可以退而不收的,因为已经留下了玉的精神。

通过对玉的深入了解,大概可以领会出孔丘先生所谓礼不在玉帛、乐不在钟鼓的真实含义。

【后记】

    玉为什么这么贵这下可算明白了,大约都是因为君子的缘故。不过这样也好,囊中羞涩时可以如此说:不是咱买不起,实在是担心戴不起啊。

 

                                                              槐榆柳

                                                           2018813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