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7.6

(2018-08-15 11:37:59)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七〈阳货〉》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集注】

行是五者,则心存而理得矣。于天下,言无适而不然,犹所谓虽之夷狄不可弃者。五者之目,盖因子张所不足而言耳。任,倚仗也,又言其效如此。张敬夫曰:“能行此五者于天下,则其心公平而周遍可知矣,然恭其本与?”

李氏曰:“此章与六言、六蔽、五美、四恶之类,皆与前后文体大不相似。”

【钱穆】

不侮:侮,侮慢义。犹言不为人所侮慢。

敏则有功:敏,疾速义。应事疾速,易有成绩。或说:敏,审也,审当于事则有成功。

本章颇多可疑。《论语》记孔子与君大夫问答始称孔子,对弟子问只称子,此处对子张问亦称孔子曰,后人疑是依《齐论》,亦无的据。又此章孔子答语乃似答问政,与答问仁不类。或说此乃问仁政,然亦不当单云问仁。又孔子答子张,《论语》所载共十一条,多欲其鞭辟近里,慎于言行,而此章语不然。孔子以天下告者,“颜渊问仁”章以外惟此,或疑以为因子张之才大,岂其然乎?或说:就文体言,此章与六言、六蔽、五美、四恶之类皆与其他各章不相似。且子张乃孔子弟子,称问即可,而此章及〈尧曰篇〉“子张问政”皆称问孔子,更为失体。或编者采之他书,未加审正。

[白话试译]

子张问仁道于孔子。先生说:“能行五事于天下,是仁了。”子张请问那五事。先生说:“恭、宽、信、敏、惠。能恭敬,便不为人所侮慢。能宽大,便易得众心。能守信,便得人信任。能应事敏速,便易有成功。能对人有恩惠,便易使命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自译】

子张向孔丘先生请教仁道。孔丘先生说:“能以五德行于天下就为仁。”“请老师讲解。”先生说:“恭、宽、信、敏、惠。恭敬则不为所侮,宽厚则众心可附,守信则人愿委用,敏行则易见成效,惠人则愿为驱使。”

【感悟】

子张对政治感兴趣,孔丘先生对他讲仁时,一是针对他本身的优缺点,一是结合政治来讲的。《论语》中有许多这样的内容,是因人施教、因人而言的,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更不能统统拿来便用,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是其中的智慧而不是其中的道理,切莫脚疼乱吃头疼药。慎之。

或说,本章之类,格式明显别于上篇,立意也明显低于上篇,或为杂伪之文。《论语》成书复杂,流传久远,此说亦有可能。但读书之心,欲全难止,存疑姑信,心安而已,何必耿耿而扫兴。

【后记】

弟子问:仁在哪里?圣人说:仁在你心。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以怎样的姿态对它,它便以怎样的姿态对你。譬如熬夜游戏,镜中自有一副颓废摸样。

世上自然有不公,但对自己最不公的人自己恰好能在镜子里瞧见。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境地,便不愿再揽镜自照,更不愿仔细端详,省得败坏了还要喝酒吃肉的兴致。这不,骄阳依然似火,不如喝杯冰镇啤酒去罢。

 

                                                              槐榆柳

                                                           201888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