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16.13
(2018-08-07 22:02:29)
标签:
槐柳先生槐榆柳国学论语读书笔记 |
分类: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六〈季氏〉》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6.13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注释】
(1)陈亢: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不亲近,不偏爱。
【集注】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亢,音刚。亢以私意窥圣人,疑必阴厚其子。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事理通达,而心气和平,故能言。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闻斯二者。”当独立之时,所闻不过如此,其无异闻可知。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远,去声。尹氏曰:“孔子之教其子,无异于门人,故陈亢以为远其子。”
【钱穆】
异闻:陈亢疑孔子教其子或有私厚,异乎门徒之所闻。
尝独立:言孔子尝独立,左右无人。
趋而过庭:孔子独立在堂上,伯鱼从堂下中庭趋而过之。
不学诗,无以言:《诗》有比兴,答对酬酢。人若不学《诗》,无以与人言语。
他日又独立:别日,孔子又在堂独立也。
不学礼,无以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闻斯二者:伯鱼言只当父独立时,闻斯学《诗》、学礼之二者。
问一得三:问有异闻乎而得闻此三事。
君子之远其子:孔子教伯鱼,无异于教他人,故陈亢以为远其子。远谓无私厚,非疏义。古者易子而教,亦非疏其子。
[白话试译]
陈亢问伯鱼道:“你在你父亲那里听到些特别的教训吗?”伯鱼对道:“没有呀!有一次,我父亲独立在堂上,我在中庭趋过,我父亲说:‘你曾学过《诗》吗?’我对道:‘没有。’我父亲说:‘不学《诗》,便不懂如何讲话。’我退后便学《诗》。又一次,我父亲又独立在堂上,我又在中庭趋过,我父亲说:‘你学过礼吗?’我对道:‘没有。’我父亲说:‘不学礼,便不懂如何立身。’我退后便学礼。我私下只听到这两番教训。”陈亢退下大喜,说:“我这次问一事,听得了三事。其一是该学《诗》,其二是该学礼,其三便是君子不对自己儿子有私厚。”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自译】
陈亢问伯鱼说:“老师对你也有不同的教诲吧?”伯鱼回答说:“没有。父亲曾在庭院独立,我趋步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道:‘没呢。’‘不学《诗》,就没有说话的根基。’我于是退下学《诗》。另一日,父亲又在独立,我趋步走过庭院。他说:‘学礼了吗?’我回道:‘没呢。’‘不学礼,就没有立身的依据。’我于是退下学礼。就有过两次这样的教诲。”陈亢退出后高兴的说:“问一事得了三收获,知道了学《诗》,知道了学礼,还知道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感悟】
伯鱼就是孔丘先生的儿子孔鲤,陈亢就是子禽,他年龄小,与孔丘先生相差约40岁,比孔鲤大概小20岁,属于小机灵鬼似的人物,就爱问东问西。这次他问伯鱼,老师教给你不一样的秘诀了呗?伯鱼就老老实实地把父亲对他单独的两次教诲描述了一番,陈亢听后咯咯地笑了:我可赚了啊,问一得仨,知道了《诗》的重要性,知道了礼的重要性,还知道了君子对儿子也是一视同仁不分远近的。
【后记】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