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槐柳先生
槐柳先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76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14.39

(2018-06-05 15:25:15)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十四〈宪问〉》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14.39子击磬(1)于卫,有荷蒉(2)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3)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4),浅则揭(5)。”子曰:“果哉!末(6)之难(7)矣。”

【注释】

(1)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的名称。

(2)荷蒉:荷,肩扛。蒉,kuì,草筐。肩背着草筐。

(3)硁硁:kng,击磬的声音。

(4)深则厉:穿着衣服涉水过河。

(5)浅则揭:提起衣襟涉水过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诗句。

(6)末:无。

(7)难:责问。

【集注】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荷,去声。磬,乐器。荷,担也。蒉,草器也。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圣人之心未尝忘天下,此人闻其磬声而知之,则亦非常人矣。

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硁,苦耕反。莫己之己,音纪,余音以。揭,起例反。硁硁,石声,亦专确之意。以衣涉水曰厉,摄衣涉水曰揭。此两句,卫风匏有苦叶之诗也。饥孔子人不知己而不止,不能适浅深之宜。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果哉,叹其果于忘世也。末,无也。圣人心同天地,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闻荷蒉之言,而叹其果于忘世。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无所难矣。

【钱穆】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击磬:磬,乐器。

荷蒉:蒉,草器,以盛土。荷,担负义。

有心哉,击磬乎:此荷蒉者亦一隐士。过孔子之门,闻乐而知心,知其非常人矣。

硁硁乎:硁硁,石声,象坚确意。孔子击磬,其声坚确,荷蒉谓其不随世宜而通变,故曰“鄙哉”也。

斯己而已矣:斯己之“己”读如纪。荷蒉之意,人既莫己知,则守己即可,不必再有意于为人。

深则厉,浅则揭:此《卫风》〈匏有苦叶〉之诗。厉字亦作砅,履石渡水也。或说:厉,以衣涉水。谓水深,解衣持之,负戴以涉。古人别有涉水之衣以蔽下体,是乃涉濡裈也。今按:衣则非裈。以衣涉水,亦非解衣而负戴之谓。当以砅字解之为是。揭者,以手褰裳过水。水深过膝,则须厉;水浅在膝以下,则只须揭。此讥孔子人不己知而不知止,不能适浅深之宜。

果哉,末之难矣:果,果决义。末,无义。谓此荷蒉者果决于忘世,则亦无以难之。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心存天下世道,与荷蒉者心事不同,异心不能同解,则复何说以难彼?或曰:此“难”字是难易之难,谓若果于忘世,则于事无所难。然句中“之”字应指荷蒉,当从前解。

或说:磬声古以为乐节,如后世之用拍版,其响戞然,非有余韵可写深长之思。且磬无独击,必与众乐俱作。此盖孔子与弟子修习雅乐,夫子自击磬,荷蒉以谓明王不作,礼乐不兴,而犹修习于此,为不达于时。今按:与弟子习乐,不得仅言击磬。古有特磬编磬,编磬十六枚共一笋虡;孔子所击或是,不得谓磬无独击。或说殆不可从。

[白话试译]

先生在卫国,一日正击磬。一人担着草器,在门外过。他说:“有心啊!这磬声呀!”过了一忽又说:“鄙极了,这样的硁硁然,意志坚确,没人知得你,便只为你一己也罢了。‘水深,履石而渡。水浅,揭裳而过。’那有定准呀!”先生说:“这人太果决了,我没有话可驳难他。”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自译】

先生在卫国击磬,有背草箧者从门前经过,说道:“有心事啊,击磬人!”少顷又道:“浅薄啊,这样硁硁作响!无人知己,自知何妨。‘水深则垂衣,水浅则提袂。’”先生说:“的确如此啊!能于细微处悟道很难啊!”

【感悟】

果哉!末之难矣。”本句释义争议很多,关键是孔丘先生对荷篑者所言是何态度。个人以为,荷篑者最后引用了《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中的诗句:“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孔丘先生对《诗》是非常推崇的,他认为其中蕴含的学问和道理都很深刻,要读懂那得有很高的造诣才行。而本章荷篑者的引用很是巧妙,他用诗经中两句看似普通的诗句,一下子就把“莫己知,斯己而已”引申到了顺其自然、顺时施宜的境界,孔丘先生自然很是佩服,也很有感触:“末可以见本,小可以见大,这人真了不得啊。”末,木之细节,事之细微者也。

个人浅见,不值方家一笑,读者慎辨。

【后记】

记得日古装剧《葵》中,德川二代将军秀忠喜欢敲击一种日本手鼓,那鼓声清脆,一下一下的,轻重缓急与敲鼓者的心境很是相合,听者大约也能感受到击鼓者的心境吧。孔丘先生击磬不知是何情景,但路人不曾谋面,仅从磬声就能听出这许多内容来,当真了得。这路人极像金庸先生笔下的世外高人,身穿破衣烂衫,手持打狗竹杖,一副乞丐摸样,却能打出惊世骇俗的降龙十八掌来。

人有一点才能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你却让人家别嚷嚷、自知即可,这如何能够?你说人家擦脂抹粉是为了啥,难道只是为了照照镜子啊。一笑。

 

                                                              槐榆柳

                                                           201863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