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9.4

(2017-11-10 23:25:46)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九〈子罕〉》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9.4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集注】

绝,无之尽者。毋,史记作“无”是也。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执滞也。我,私己也。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盖意必常在事前,固我常在事后,至于我又生意,则物欲牵引,循环不穷矣。程子曰:“此毋字,非禁止之辞。圣人绝此四者,何用禁止。”张子曰:“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不相似。”杨氏曰:“非知足以知圣人,详视而默识之,不足以记此。”

【钱穆】

绝四:绝,无之尽。毋,即无字,古通用。下文四毋字非禁止辞。孔子绝不有此四者,非在心求禁绝。

毋意:意,读如亿,臆测义。事未至,而妄为臆测。或解是私意,今不从。

毋必:此必字有两解。一、固必义。如“言必信,行必果”。事之已往,必望其常此而不改。一、期必义。事之未来,必望其如此而无误。两说均通。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毋必。

毋固:固,执滞不化义。出处语默,惟义所在,无可无不可,即毋固。或说固当读为故,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不泥其故。两义互通,今仍作固执解。

毋我:我,如我私我慢之我。或说:孔子常曰“何有于我哉”,“则我岂敢”,

此即无我。又说:孔子述而不作,处群而不自异,惟道是从,皆无我。两说亦可互通。圣人自谦者我,自负者道,故心知有道,不存有我。

本章乃孔子弟子记孔子平日处世立行之态度,而能直探其心以为说。非其知足以知圣人,而又经长期之详审而默识者,不易知。

[白话试译]

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臆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

【译文】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自译】

孔丘先生绝不犯四种毛病:不臆测,不想当然,不固执,不自以为是。

【感悟】

孔丘先生不凭空猜测,不凭主观推断事情必定怎样,不拘泥固执,不以自我为中心或自以为是。没有极高深的学问和修养,定然做不到这四点。既便有了极高深的学问和修养,也未必能做到这四点。孔丘先生做到了,所以,孔丘先生是非同一般的高人。

【后记】

不知是哪位弟子给老师概括出这四项优点来,这干巴巴的,难以滋润别人的心田。就连南怀瑾先生那样自由的别裁,也要搬出《金刚经》来参照,因为这部书中也有四个类似上面所说的观念,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孔子的这四点,大概用佛家的这观念来相互衬托一下,这才好阐释清楚。不过,大师就是大师,人家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咱却依旧一头雾水。惭愧!惭愧!

 

                                                              槐榆柳

                                                           20171110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