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论语》9.3

(2017-11-10 11:17:09)
标签:

槐柳先生

槐榆柳

国学

论语

读书笔记

分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九〈子罕〉》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9.3 子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丝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集注】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麻冕,缁布冠也。纯,丝也。俭,谓省约。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臣与君行礼,当拜于堂下。君辞之,乃升成拜。泰,骄慢也。程子曰:“君子处世,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害于义,则不可从也。”

【钱穆】

麻冕:古制绩麻为冕,其工细,故贵。

纯:黑丝。以黑丝为冕,较用麻为俭。

拜下:一说古制,臣与君行礼,皆在堂下再拜稽首,君辞之,又升而再拜稽首于堂上。后渐骄泰,即在堂上拜,不先拜于堂下。又一说,拜君必在堂下,《左传》周襄王赐齐侯胙,桓公下拜登受;秦穆公享晋公子重耳,公子降拜稽首;皆其证。《仪礼》始有“升而成拜”之文,即孔子所讥之“拜乎上”。盖《仪礼》之书尚在孔子后,不可据以说《论语》此章之古礼。

本章见礼俗随世而变,有可从,有不可从。孔子好古敏求,重在求其义,非一意遵古违今。此虽举其一端,然教俭戒骄,其意深微矣。

[白话试译]

先生说:“麻冕是古礼,现在改用黑丝作冕,比麻冕节省了。我从众,也用黑丝冕。臣对君在堂下拜,这是古礼,现在都在堂上拜,我觉得这样似太骄了,虽违逆于众,我还是在堂下拜。”

【译文】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自译】

孔丘先生说:“麻布帽,这是礼;现今用黑丝帽,节俭,我跟随大众。在堂下跪拜,这是礼;现在只在堂上跪拜,这是骄慢。就是违背大众,我也要在堂下跪拜。”

【感悟】

虽然都是外在的形式,但反映的内在东西却不同。用丝帽代替麻帽,只不过是出于物质节俭的目的,并不是从情感上厌烦或不尊重礼节;只在堂上拜而省略了堂下拜,这是个人行为的问题,是内心产生骄慢情绪的表现,这是孔丘先生不能接受的。

【后记】

招待朋友,粗茶淡饭不算什么,若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那搁谁谁也不会高兴。虽然都是外在的形式,反映的内在东西却不同。

 

                                                              槐榆柳

                                                           2017119

[参看资料]

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李泽厚《论语今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