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名师是越来越多了,可总感觉我们的教育还缺少点什么,到底少什么,我也说不好。
翻开每一位名师的成长史,都有这么一出,发表了多少篇教学论文,取得了省级国家级的多少荣誉,教出了多么优秀的学生。是呀,既为名师,获得荣誉培养人才也是极正常的事情。但总有种被神话了的感觉,好像这些能人一出手,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降服,无论什么样的班级最终都会起死回生,无论多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们手里都是小菜一碟,无论什么样的课文都会上的出彩。就算是医治百病的神医也有失手时,孔夫子三千弟子贤者也不过七十二,真不知我们的老师为何就神乎其神到无所不能的地步了。
每一次听报告听讲座听公开课,除了让自己感觉望洋兴叹,自愧不如,就是不得不佩服那些老师的教之有术教之有道。起先可能还会有什么样困惑,但到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类似于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名师谈课堂保准精彩纷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充分展示其非凡的才华。只是不明白,这到底是要秀出教师的风采,还是要让学生学有所得。我们教的对象是学生,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所有资源都是为学生而服务。就像一篇文章,言辞再华美,如果不围绕中心来写,那又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呢?
闲暇时,总喜欢看家门口的那棵树。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长成参天大树,不知道汲取了多少光和热,也不知道吸收了多少水分,更不知道经受了多少次雷电的袭击,但它越长越粗壮。很多人喜欢看它那树绿阴,赞叹它枝头的果实,但我喜欢围着它的根看,甚至常常想看看它地底下发达的根系。枝头的叶会落,果会熟,只有根才会催生它们来年的生命。
课堂不是秀场。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沉下来,做根的事业。让学生站在枝头,而不是让自己站在枝头,只有那样才能支撑起更多的生命。
教师的优秀是通过学生来展示的,课堂的优秀也是通过学生来展示的。让我们实实在在育人吧,虽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但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
让自己沉静下来吧!
为人师者只有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沉稳越来越大气,才能担当起育人的重任。让我们踏下心来,时时处处服务于我们的学生,把根的事业坚持到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