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术家应野平的嵊泗列岛之行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老舟山话旧 |
《舟山晚报》2020年4月19日《千岛文史》版刊登
应野平(1910-1990),原名俊,又名野萍、野苹,浙江宁海县人。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应野平是上海美术界的名家,被称为“海派代表画家”。
应野平幼承家学,自幼酷爱画画,16岁后专攻山水画,后以山水画而著名,在海派画家中以山水见长,是一位具有相当成就和影响力的重要画家,有日本朋友甚至称他为“中国江南水墨画第一人”。
图一:应野平肖像
1、《千帆迎晓日》的再创作
1959年、1960年,应野平曾两次赴沈家门,舟帆林立的渔港大场面给应野pi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他的脑海里时常涌现,久久难以忘怀。他不断地创作、思索,酝酿着一幅气势磅礴的渔港题材大作品。1960年,应野平绘就《千帆迎晓日,大海响渔歌》,这幅作品设色绮丽,气魄宏大,1961年1月6日刊发于《人民日报》副刊。
作品中的渔港,近岸处渔船,有的扬起风帆,整装待发,有的装运货物到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渔港海面上樯桅林立,俨然是一个庞大的渔船阵型,一列列的帆船,由近及远依次排开,密密层层,十分壮观。远处,只见帆影翩翩,疏密有致,烘托的是一轮红日。只见那海天接壤处,初升的旭日,正要跃出水面,霞光四射,染红了海天,也染红了白帆。这一幅激动人心的美好画卷,笔触趋于写实,色调则以暖色为主,以绚丽壮美的色彩,描绘了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霞光普照大海,渔港繁忙,一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从作品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祖国伟大建设成就的满腔热情。
一九六一年六月,应野平在嵊泗列岛采风,嵊山渔港箱子岙、泗洲塘湾的风光又给他带来创作的灵感,他被渔民的劳动热情所感动,也被大海的宽阔胸怀所涤荡,触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于是他对《千帆迎晓日,大海响渔歌》进行了再创作,作品中的渔船队列呈环形旋状,数量更多,船队更为密集,千帆云集的场景更为突出。渔舍的布局被移到作品下方的中间位置,这样船队的宽幅拉长,渔港海面更加开阔,气势更为雄伟。作品下侧的渔舍以青松点缀,铺以山石,右角铺以沙滩一角,使整个画面更加写实,更具海岛气息。新绘就的作品,右侧有题识“千帆迎晓日,辛丑夏写舟山渔港”,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应野平有一段回忆,提及舟山渔港“渔船几千只”的大场面,应该是关于嵊山渔港的所见:
2、嵊泗列岛赋新词
应野平的绘画造诣很深,书法亦多有自己特色,隶书尤为精彩。他还喜作诗词,题在画幅上,因而有“画坛诗人”之美称。在各地采风期间,应野平面对大好山河,常常一路作画不断,一路诗兴大发,吟咏不绝。
有一次在晨光曦微中,应野平眺望海上健儿出海捕鱼的情景,他填了一首《虞美人》词,以作歌颂:“嵊山花鸟黄龙岛,绿水青山好,彩霞红日若为娇,却是健儿无数搏金涛。穿梭船载人如虎,海上红旗舞,披星戴月浪头高,共道英雄人物看今朝。”
应野平的画作《上嵊泗》,表现的是嵊泗青沙港上渔舟翩翩,远处海阔天空,岛礁浮海,近处沙滩,渔家村舍环绕。
1961年的嵊泗列岛之行,应野平还曾作扇画一幅(19×50cm),该幅画作于2009年曾在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见拍。画的左侧有题识“嵊泗岛上风景绝佳,此系莱园至马关途中一段风景。辛丑,应野pin。”该作品以田垅、渔港、瓦房入画,充满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
图3:应野平作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