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

(2017-08-19 11:25:44)
分类: 指数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脑袋,由此产生的主观看法当然也就各不相同。
      我个人长线仍然是看多美元的。我的理由是欧元区、日本的经济,长线或者说在可预见的时间里跑不赢美国。如果美元指数的趋势是向上的,今年美元汇率的下跌,性质只不过属于涨多了就跌——当然你可以为此找很多理由,比如1万个。
      很多人看空美元,但逻辑不对,我现在替他们找理由(观点其实是抄一个微博博主的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
     下面两张图,图1是美德10年期国债利差和VIX指数(图片来自于彭博软件);图2是美元指数。
 
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

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

       
      两张图,我截取了差不多的时间段(手工操作,不太准),在2006年以后,两者在方向上,呈现高度的一致性:美德10期国债利差扩大,美元指数就涨;美德10年期国债利差缩小,美元指数就跌。就是说,在2006年以后,全球货币体系进入了美欧争熊的年代:看谁比谁熊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美元在“比烂”出胜出一筹(这我记得最早是陶冬博士提的观点)。
        这段时期,本来全球最强的货币是人民币——但我现在不这么看了。大的道理不讲,最简单的证据:黄金/人民币,就是期货市场上的沪金——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
       
        问题在于:2008年后的美德10年期国债利率,各自都是被美联储和欧央行入市干预出来的。就是说:美联储停手了,或者说只要现在美联储一有机会,就会试图尝试“货币政策正常化”:你太长时间干预市场,会让市场产生错觉——这个过程就是要让10年期美债利率,由资本的回报率和风险溢价去决定;但是我认为长期看,欧央行是停不了手:就像说你问我,长期看日本央行停得了手吗?我认为是不能的。
        
       美元指数和美德10期国债利差,从2006年以来两者在方向“高度一致性”改变了没有?我认为现在没有;会不会改变:那要看国债利率所反映出来的是资本回报率(简单的说)还是风险溢价。
       A、如果美德10年期国债利率,都由两国(两个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决定,那么两者在方向上的一致性不会改变;
       B、如果德国10期国债,反映的欧元区风险上升,那么两者方向一致性就会被打破——全球资本会从欧元计价的资产撤离,换成避险资产(美元、黄金)。
        
        有人反对:2009年——2011年欧债危机,美元指数怎么没涨啊?那是因为美国经济基本面也烂,市场分不清两家谁更烂,那时涨的是黄金、人民币、日元,黄金涨得最好——这个星球上,欧元美元都不行时,黄金就开始“复辟”了。等到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后,黄金就不行了:因为黄金本身无法提供回报率。
        
        全球货币体系,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是“资本相对可获得的回报率”——钱总是住回报率高的地方流:这类似于“定理”;其次才是货币的规则:本位货币的定价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价格矩阵里进行传导——这就是2006年以后在上面两张图中看到的。
        贸易是次要因素:美元长期的贬值,是向全球提供货币的结果:反映在美国的贸易账上就是长期逆差——别的国家拿东西去美国换美元。但我一个朋友认为:美元换商品,微观上路径的选择是很奇怪,可能是反常识的——他认为这仍然受到货币的规则影响。总而言之,根本就不是“购买力平价”理论。
        ——上面这些都是题外话(很伤脑筋的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
        
       总结:美元指数和美德10年期国债利差,什么时候两者会在方向上呈现出一致性;什么时候两者的一致性会被打破。
       我个人坚持看法:图2美元指数只是回调。如果现在进行的是(B)浪的回调,那么它修正的量级将大于B浪。但我无法分清,因为这完全是由“央行之手”决定的。
        
        最后,对上一篇博文,还有一个更正。
        一般来说,我是不会去背书的——我要自己想明白。这个麻烦就在于:我会自以为是的写错很多东西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还有就是一些东西我要错了才会记住:比如"abcde"的三角型, 除非是反对称(扩散)形态,否则e浪是不允许越过c浪的高点。如果一开始就背下来,就不会有这类问题。当然好处是我不会把自己“背”死。
       对美元指数的补充看法

       这是对上篇博文的一个补充:由于修正浪的量级2>量级1,那么,黄色方框处,有可能是一个完整的5浪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