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ibo.com/u/6102619685?profile_ftype=1&is_all=1#_0
从2638点以来的反弹,三角型(abcde)或楔型5浪(3-3-3-3-3)的阴影,就是一路相随,如蛆附骨。
我个人的理解,这种走势,在形态上,不属于“修正”,而属于“中继”。
如下图:
按照经典的波浪理论,三角型,内部修正浪不会有“交替”现像。就是说,如果b浪是锯齿浪,那么d浪也是锯齿浪;如果b浪是平台型;那么d浪也是平台型。但是允许c浪,短暂的“刺穿”三角型的上轨。
沪指历来的大级别反弹,在颈线位,都需要银行股的上涨,带领指数进行冲关。否则,在“3浪+3浪+3浪+3浪....”的反弹浪中,指数创不创新高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那反而意味波段高点;或行情随时结束。
下图,是银行(权重)指数的周K线:
这是从2012年到2015年,一种可能的5浪划分,整个5浪历经143周(144-1)。
其中,(3)浪的1浪,可以细分出5个子浪(子浪3不会最短);3浪3是3浪1的3.618倍;(5)浪等长于3浪5;(1)浪—(3)浪=(5)浪的2倍。
如果上图划分能够成立,现在银行(权重)指数,就不可能走推动浪了。
虽然,第一波反弹,在日K线上,可以划分出5浪。如下图:

在《艾略特波浪理论名著集》中,有一种“不规则B浪”的解释。虽然本书的作者,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比如像“楔型5浪”,形态、结构、允许出现的位置,都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它可以算是一种经验。
那么,对于银行的权重指数,现在也要留出一个心眼了。
如下图:
而银行(平均)指数, 由于次新龙头股的上涨进程中,没有引发板块的“联动效应”,本身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了,比如:

那么,这种情况下,银行(平均)指数,5浪结束或接近结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了。
如下图:
上图中,只有两个疑问:A、图中第一个红色方框处,是3浪结构,还是5浪结构?
B、(5)浪的第5浪,是“终结倾斜三角型”
?还是由于“不规则B浪”引发的快速下跌C浪?比如它符合三点特征:1、a浪很短;2、b浪“不规则”;3、C浪快速下跌。
但就算(5)浪没有结束,再走出夸张的上涨己经不可能了,就是说,(5)浪就剩下自身廷长出一个“楔型5浪”的机会了。
现在的沪指走势,最让我想起朱斌老师的一句话:转势的结构(我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