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自学波浪理论,博文仅供互相学习和交流。
这张图,和上一次比,做了些改正
。
“ABC”3浪结构的反弹浪,A5浪一定对应C5浪。反过来,下跌时也一样:如果A浪跌出5浪,C浪一定会跌出5浪。
上图仍然是国企1995年——1997年,跨年度的“大B浪”反弹:A浪疑似5浪。我看不到当时的分时图:5分钟和30分钟,无法保证。而B浪是楔形5浪,它通常出现在“B浪”。
C1浪是5浪结构,它走得很小,但C3浪走出了明确的5浪。在经过联合型修正浪的“C4浪”充分调整后,C5浪长度=(C3浪高点—C1浪低点)*2.64(非常接近2.618)。
如果有分时图,能算得更精确。
没有当时的分时走势图,这是我从日K线上“摸黑”
。
不敢保证没有画错,下面写的,就自己“降级”成“观点”吧。
(提醒:很多人说图中的“延长浪”是推动浪。)
这是沪指2009年的大B浪反弹,它就是A3浪对应C3浪。因为从一开始,它的结构就是“双锯齿”。
由“双锯齿”构成的延长浪,和由“推动浪”构成的延长浪不同,前者是3浪(双锯齿)——7浪——11浪或更长;后者是5浪(推动浪)——9浪——13浪或更长。
在这次的反弹浪中,C(c)延长出“7浪”:4组“双锯齿”。
如果在一波3浪结构的反弹中,它没有“推动浪”,那么,可以肯定C(c)走出的“延长浪”,必定是3浪——7浪——11浪或更长。
而所有的延长浪,实际上还是7浪和9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