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的货币政策,只有在估值中枢附近时,A股才可能会被影响。但货币政策,并不决定牛熊。
绿色1:09年,股市是跟随财政投放上涨的,当时央行货币政策比起08年时,其实还是偏收紧的;
黄色:央行再次收紧货币政策,导致了钱荒,产生出黄圈:1849点。
绿色2:就是这一次,是实际利率下行,和政策市+大规模杠杆,共同导致了猛涨的行情。
现在A股的估值中枢,个人认为是2500-2800点。从直观的技术图形上看中枢,意味着股市以这条中枢,要么时间上守衡;要么空间上守衡。举个例子如下图:
这是上证指数的月K线。比如:
熊市时,以2500点为中枢,6124点起到1974点止,一轮熊市,股指处在中枢上方和下方的时间,分别是38个月和39个月。
07年牛市时,以2700点为中枢,从998点为始。998涨到中枢花了19个月,再跌到中枢,又是19个月。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市场的估值中枢永远是:本金回报-交易成本,折现成年率,即本金回报率-交易成本耗损率。我算不到估值中枢提升的理由在哪里。相反,万亿成交量所带来的融资成本、交易手续费和印花税,足以耗完所有上市公司每年的增量红利。比如说,2015年,上市公司派现红利,同比增加了1000亿,但是当年市场的交易成本却增加了2000亿(折算成年率的发行费用、制度的隐性成本还没计算),内在价值,反而是下降的。
杠杆减下来,交易量降下来,注册制早点开始,市场的总体交易成本下降,反而利好长线股市。
而不是在“B”上折腾。从2000年以来,不断在“B”上折腾,结果又是什么呢?一次最终跌破1000点;一次最终跌破2000点。
不然,还是去玩房地产吧,让中国的中产阶级20年不吃不喝去买套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再三七分账,这是稳稳当当的做地主,赚钱发财。
玩股市,太危险了,不小心还把自己都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