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业绩和2015的一季报业绩预报

单季显示比较好看。4季度主营收入是9亿,虽然其中原料收入增幅较大,整体也快冲10亿。
从心脏支架增速来看,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2014年支架主营收入增速1%-5%,这除以降价幅度=支架销量的实际增速,我个人看法是2014年支架实际增速10%-15%,氯吡格雷应该仍然保持略快于支架的增速20%。乐普2014年氯吡格雷销量为1亿2,我不知道广东市场,基药具体执行到怎么样一个情况,但我认为影响下半年己经开始体现了。不过,我们在华东区做得不错,2014年收入8亿,而2013年只有6亿,所以总的来看,2014年氯吡格雷增速仍然保持平稳。

乐普的氯吡格雷,主要定位在基层,所以这一、两年,仍将会保持一个快速增长。蒲总采取的策略是相当准确的,这也反应在乐普,现在相当好的业绩增速上。
而小信的氯吡格雷,2014年整体市场占有率仍在进一步提升。但基数要大的多,增速相对平稳。
最后,是整个PCI手术的量,这个统计数据差的太大了,有数据说2014年48万例,有说65万例。但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后10年,恐怕整个心脑血管病患者数量增长,会是排第一位的。这一方面反应了,整个心脑血管防控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有效控制死亡率恐怕要摆在第一位了。

这整个第一部份,最重要的公立医疗的资金缺口。这其实,就是二次议价、招标政策的核心原因。
“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39744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1亿元,增长10.9%。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增长13.3%。医疗卫生政府投入占财政支出5.8%,2012年,中国医药卫生费用2万多亿,占GDP的5.15%。三个医疗保险总共筹资9952亿,其中财政出了3082亿,占31.4%;支出了8805亿。本年度节余了1147亿,滚动节余了9124亿。其中城镇职工6189亿,政府只出了70亿。公立医院,门诊收入药品占3%,住院占41.1%,剩下就是靠‘卖药’。”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整个行政降价的压力会始终存在。这跟“价格体系”没有关系,我们国家都在做人民币国际化了,然后还会不懂得“价格体系”是怎么一回事?
这里,要通俗的说一下,经济的原理:商品交换。就是以商品换商品,这是经济的本质。在沿海发达地区,多数人的产出水平较高,以泰嘉的质量,其定价是合适的,老百姓还去外国抢马桶盖呢,对不对,我们自己能生产,他们就没必要去国外抢。但氯吡格雷进入基药后,这就涉及国家财政补贴+较低产出水平的人群,来交换泰嘉,或者说这就是基药市场。
所以总的来说,在乐普201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高达30%-50%面前,我个人对2015年一季度业绩预增15%-25%相当满意。这是第一部份。
二、2014年仿制药相关政策和潜在竞争的药物。
我重点说二个:1、“美司法部裁定阿斯利康替格瑞洛上市的PLATO试验并不违规,该公司在年初为防御辉瑞1180亿美元的收购中强调了替格瑞洛的前景,虽然这款药物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仅为2.16亿美元。阿斯利康正在实施替格瑞洛的一个主要开发项目,有望在2015年至2018年间每年都报道进一步的临床数据。该试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该款药物的适用人群范围,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加强替格瑞洛的销售。”“替格瑞洛这款药物
2014 年前 9 个月的销售额为 3.43 亿美元”——这是关于氯吡格雷的竞争者:替格瑞洛的相关信息。
2、“美国FDA药品质量办公室(OPQ)经过2年多的筹备,终于正式成立了。OPQ预计的编制上千人,下属8个司,属于“超级”办公室。OPQ一跃成为FDA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中最大的办公室,超过了过去的新药、药学及合规等三个超级办公室。来自我国浙江的余煊强博士(Lawrence Yu),荣任OPQ唯一的副主任。OPQ的具体工作预计将会落在余博士的肩上,包括今后FDA对药品质量监管的整体思路、布局和具体实施等。成立OPQ标志着FDA进入了药品质量监管的新时期,其主要变革点, (1)方向上改变 -过去的质量标准是和数据连在一起,而不是和病人连在一起。今后,质量高不高,不是看标准高不高,而是看对病人的效果。(2)机制上改变: 通过整合CMC审评、GMP合规审评、及GMP现场检查,实现质量监管统一的声音。药品审评与研究中心(CDER)下属药品质量办公室(OPQ)的使命是确保供应给美国公众高品质的药品。”
——这是关于FDA将重估现有的仿制药评价制度的信息。这是第二部份。
(比伐卢定是PCI术中用药的王者,暂时没有竞争对手。)
三、梦想、理想到现实。
这里,我先引用围棋名宿李清源的一句话:“博二兔,不得一兔。”如果一件事,想做到最好,这句话就是真理;如果一件事,想做到中等,那么要“博二兔”,因为丢了兔子还有机会能捡到西瓜。
我个人对于小信的期望
,没有变过。对于医院,同样如此:要么就做最好,我个人博客转载过《浅谈美国最好的医院》;要么干脆做慈善性质的私立医院。
这里我再举三个例子。第一个是上世纪的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我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贝尔试验室是一个不可逾超载的高度。今天,几乎没有人研究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的员工有机会直接和当代美国的物理学家交流;和它的CEO,为贝尔试验室的科学家们,所创造的交流环境。
第二个,是苹果。“有什么秘诀?”,新浪科技向Greg
Joswiak发问:苹果公司以何维持每一代iPhone的品质。他的回答是:一流硬件、设计、软件相结合,创造出的用户体验。“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差异化的竞争优势”,Greg Joswiak给出一个相当官方的回答。
“所有的结果都并非预先设定,在具体实践中,当然也不可能是如此平顺简单地过程。其实苹果公司每次开发新一代iPhone的时候,并不一定想好了所有的目标该如何具体实现。如何完成这些目标需要苹果公司员工集体努力,而且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好的想法,就有可能最终被产品化。这是我们在《乔布斯传》、
或是其他类似讲述iPhone诞生的文章中都看到过的故事。”。
——能看出苹果伟大在哪里么?“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好的想法,就有可能最终被产品化”。
第三个,是巴菲特在今年股东大会上的,举的一个例子:“很多人问我,Blumkin一家人做生意有什么秘诀,其实那些诀窍没有多深奥难懂,这家人全都:1、怀有极高的热情、投入极大的精力,富兰克林(Ben
Franklin)和阿尔杰(Horatio
Alger)和他们相比就像逃学生;2、很现实,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长是哪个领域,果断处理该领域的所有事务;3、即使是上述特长领域以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视而不见;4、对任何人都以诚相待.”
——其实这段话也可以说: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我是学电气工程的,本科是电气自动化,医学一天没念过,不过我记得哪儿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找新药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老药开始。我以为,这是有道理的。
那么,从公司本身来说,3个10年:第一个10年——大股东要坚持集中资源办大事,像Blumkin一家人一样;第二个10年:大股东给信立泰的管理层打工,因为从全球选人材,一定比从家族选人材更容易,早晚要做;第三个10年:所有股东和管理层,给信立泰员工打工。
从企业发展来说,第一个10年不断夯实利润基础,空谈原研都是废话;第二个10年,连续的创新药研发能力;第三个10年,拥有自己的学术地位。任何时候记住枊传志老总的一句话:当你想住前迈时,一定要看清自己脚站稳了没有(能看清的人非常了不起)。
现有公司员工,是3000人,当发展到1万人以上时,企业己经定型了,那时再想转型是几乎不可能了。所以今天迈出的每一步,都决定未来的每个10年;未来每个10年的理想,都要从今天开始准备。如果想了解信息化,先让员工需要的所有知识信息化;如果想了解智能化,先弄个机器人回公司。这个我不介意花钱,不玩怎么知道?
如果想拥有自己的学术地位,今天的脚就要迈出去了:以贝尔试验室的梦想来要求自己。
一个天才,不是在他成功后,才拥有自信的;而是没成功时就拥有自信。我不认为我们的教育制度,高效到己经挖出医药界每一个天才,不是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的梅西说不定在哪挖煤呢,那么剩下的就要自己去找。
四、股权和融资。
欧系的老牌基金,相对于华尔街,更愿意长线投资。整体来说,现在到将来10年,拥有不错的利润基石,在此基础上,有相当机会争取合适的利润增速,这样的生意,至少比10年期德国国债的收益率要强多了。所以如果需要,去接触他们。
A股仍然是一个散户主导的市场,现在两市过万亿的成交量,所以现在很多新人冲进来,是新人总要交学费的,别玩太大哈。今年网上业绩交流,或是平时的互动平台,可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回复不承诺,不预测,基于实际,实事求是,合理合规,就行了。
我现在是一年一篇了。股价我不知道了,我个人一直长线压箱底。“35块永远见不到了”——这是我最后最肯定的观点了。公司基本面、管理层的各种安排,年报都写的很清楚了。对于今年医药指数,整个来看,个人认为还会是不错的,相对较强的指数之一。
祝大家新一年,投资顺利,诸事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