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3月13日讯,信立泰(002294.SZ)总经理叶宇翔在一场券商组织的会议中表示,保守估计今年公司主营品种“泰嘉”(氯吡格雷片)将实现收入20%-30%的同比增长。
叶宇翔称,泰嘉是国内少数几个能和外企正面竞争的品种之一,公司对产品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即便广东、山东等已失标的基药市场最终丢掉,预计收入也能增长20%,如果这些市场按公司预计最终进入的话,就能达到30%的增长。
叶宇翔同时提及了公司新上市品种“信立坦”(阿利沙坦酯片)的销售规划。他表示,信立坦作为国家一类降血压新药,专利期到2026年,公司有足够时间做好这个品种,“中国现在大概有3亿人口患有高血压,信立坦未来销售收入有望到达30亿。”
他同时表示,信立坦现在上市遇到了各省招标和国家医保目录修订的好时机,如果成功进入国家医保或者多个省医保目录,利用公司泰嘉等产品打通的医院渠道,2年内达到10个亿的销售额。
——个人理解:过早预期信立坦销量可能并不太好,不过也可以看出管理层信心所在。毕竟是第一款国产沙坦。至于对信立坦的理解,我个人坚持“有差异,就有机会”。我不认为降压药物,就是单纯的降压强度。事实上,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2到3种药物联用。当然,我们期待更有实力的国内药企,研发出高血压原研特效药。
——另外,替诺福韦酯也是一款前药+ME-TOO设计的药物。阿托伐他汀说白了也是ME-TOO。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3月13日讯,信立泰(002294.SZ)总经理叶宇翔在一场券商组织的会议中表示,公司目前正大规模地在国外寻找生物制药新品种,估计近几个月或者年内会在生物制药领域进行大的投资。
叶宇翔描述了进入生物制药领域的规划,首先是引进研发团队,其次是购买或者研发心脑血管、肿瘤领域的生物制品,“目前,我们比较看好安进公司在研的一个心血管新品种,已经在国外进入三期临床。”
叶宇翔强调,公司在生物制药领域不会涉足仿制药,而是研发国外现在正在研发的品种,“生物制药前段时间在国内比较热,有近10家公司竞相研发单抗仿制药,但是过几年,产品集中上市,可能会遇到产能过剩等困难。”
“目前,生物制药在国内有学术和研究基础,公司将利用这个优势,研发创新药,争取明年2月份,会有1-2个肿瘤产品申报临床。”他表示。
信立泰主营心血管类化药制剂等研发和销售,医疗器械方面也有涉足心脏支架,但尚未进入生物制药领域。
——个人理解:收购、联合研发新药是通行的办法。肿瘤产品申报临床,应该是清华/信立泰小分子药物研发中心的成果。显然,对于药企来说,己有一款或某些化合物,药企才会参于,毕竟药企不是CRO公司。清华和小信互相控股50%,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方式。至于生物制药,那是远期战略规划和安排。
我下面,用两张图,来说明一下个人对小信未来战略规划的理解。
第一张图,说明的是两点:1、泰嘉经过10多年临床和质量提升,在后续氯吡格雷的竞争中,其价格质量比,己经处在最优化位置;2、2015年开始,小信的主营收入肯定就将摆脱泰嘉单品独大,并且还会继续保持较高成长。
第二张图,表述了创新型药企,一般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泰嘉+仿制药阶段。从2000年到2012年,为期12年。从收购阿利沙坦、建立清华/信立泰小分子药物研发中心开始,这标志着小信进入第二阶段:首仿+ME-TOO和仿创药。我个人估计这个阶段将为期10年到20年。要从这个角度来看进入“心脑血管医院”,那么肯定不是说要改行做医院了,或者说收购大量医院来增加利润,而是一定是冲着建立一家亚洲第一流的心脑血管医院。
在第二阶段,有一个坚实的利润基础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在以后走得更远。这要看产品结构和学术推广平台。而海外销售,是通过香港子公司,一直在准备中。我想当产品线更丰富时,更容易“水到渠道”吧。
要从整个经济结构转型,企业的发展路径,和管理层的思维逻辑,来理解信息。
好吧,这个功课又是字母做的。但我不希望如此,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学会做功课,互相学习和提高。除了相信叶董和叶总,也相信自己的投资眼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