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新版基药目录面世时,当时卫生部定的政策基调的“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经历过安徽医改的低价标,大家都觉得这个政策导向比较乐观,有利于品牌药企。
然后接着药价改革,是由发改委的卫计委决定的。到了2013年的基药招标,广东风声一出,180度大转弯:双信封低价权重超大,一家中标。广东基药直接导致了小信股价逆转。进了2014年,原先我个人信息,是山东基药是允许有两家中标,结果昨天两个规格全是帅克。这种价格战有定是没底线的,20块一瓶也是可以的,所以只能放弃。
所以接下来,就看非基药招标了。
“2013年10月29日-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闭门召开了“2013年度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据微信网友提供的消息,29日上午卫计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副巡视员朱洪彪主持,由香港医管局总药剂师黄益昌先生介绍了香港药品集中采购经验,由黄静介绍了香港医用耗材的采购经验,同时还进行了互动交流。
虽然此次会议还只是讨论,但大趋势是学习香港招标模式,带量采购、最低价中标,质量分层可能减少,原研专利过期药品应该会和国内通过欧美认证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在一组,新版GMP是一组。
微信网友提供的资料显示,卫计委召开的吹风会议,确认了以下细节:1.
非基药招标为14年卫计委工作重点;2.
非基药招标工作由卫计委药政司负责(1大前非基药招标由前卫生部规财司负责,基药招标由药政司负责),由孙志刚同志主管;3.
非基药招标中拟削减药品质量层次,可能适当参考香港式招采模式。
有业内人士总结了香港招采模式的主要特点为:1.
港府相关部门统一对外议价;2. 带量采购,最低价中标;3.
不分质量层次,对于相同的外资原研药品,香港销售价格往往低于大陆销售价格。
在大陆医保支出高增速,控费压力日渐增强的情况下,学习香港模式应该是题中之义。因此,不排除在某些省份后续非基药招标中引入相似模式,且从部位层面工作重视程度、人事任用、以及执行意向等方面。由此判断后续非基药招标降价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在原研药品降价方面,降价幅度存在超过市场预期的可能。”
再引用另一篇报导:
“随着新版基药目录的出台,新一轮基药招标思路会有哪些新变化?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药物政策室研究员傅鸿鹏在2013年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中的总结言简意赅,他指出,政府会继续坚持集中批量采购的大原则且优先采购仿制药,将对以往的高价及独家品种等采取新的降价办法。而已经被证明没有必要再坚持的单一货源承诺应该放开,把质量门槛提高,同时允许多家货源,因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竞价企业数达到5家以上才能形成有效竞争。概括起来一句话,降价作为基药招标的主题并未变化,不过在规则设计上,仍存在诸多变数:量价挂钩、质量分层、二次议价等规则机制在上一轮招标中莫衷一是,在新一轮招标中能否给出答案?”
——上面引用了网上相关报导。而卫计委2014年,主要任务就是非基药招标。而基药标,原则上2年一招;非基药标是5年一招,所以接下来才是重头戏:非基药招标,简直就是生死战。
所以综上所述,可想而知非基药市场的招标政策。做决定的是主管部门领导,媒体和两会报导,那都只是民意:喊喊冤。如此而己。
而现在,很多地方目录巨额增补己成事实,新疆一口气补了500多种,多数省份半数以上独家中成药。独家药降不了多少的(只是名义上),非基药被先斩后奏后,卫计委又根本没能力清理目录,那要降整体费用,就只能拿原研药、非独家大品种的来开刀了。而更奇怪的是,安徽基药招标,又传出来“化合物发明者”可单独加分50分,GMP加30分,并在下一轮经济标中分组竞价。这不就是原研吗?在基药高比例报销下,低价卖得过原研么?100块原研干掉你10块钱低价。
国家高层领导,肯定知道现在招标弊端,但他们也没办法。
1、我们国家是公立医院绝对主流,医保公费垫付是大头,根本实现不了“药品价格市场化”;
2、基药制度和覆盖95%人口,两项相加的药费支出,我估计己经让财税医疗支出坐火箭了,再加上全额补贴医生、公立医院开支,吃得消么?
所以,也只能是总理两会上说的,有两段话,前一段意思是:我看到大家提出的问题了,会朝正确的方向走;后一段意思是:但现在也只能用“中国式办法”。总理也没辙啊,道理太简单了:1、去掉药价的中间费用,这个改革需要时间,肯定不是2、3年;2、现在他也没地方弄钱来养医生啊。
所以就看,在下面的非基药招标,卫计委究竟是把矛头,对准原研药(外资)和越挤越多的独家药,还是把矛头对准临床用量大的品种,还是照搬基药的双信封制,无非比独家中标,多一、两个名额而己。
我估计还是照搬,所以接下的非基药招标,才是生死战。小信管理层一再明确表示:不会动价格。那么非基药市场,泰嘉也有机会在大标中端掉波立维。再以后,非基药最少也是5年后的事情了,那时的小信己经摆脱了单品依赖了。但是从安徽基药放出的意向来看,原研又杀了个回马枪?那国产品牌、首仿、FDA认证的药怎么办?认不认?这真是春秋战国时代。
另一看点,是有没有氯吡格雷新的仿制药获批下来。比如正大天晴,如果抢在非基药招标前批下来,又多了一个价格战对手。后续氯吡格雷仿制,唯一抢市场的办法就是招标价格战。
以上所有原因,归根结底是中国的赋税不公平。所以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要用欧、美的赋税制度来要求自己,在个人端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