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城里走来走去
(2022-07-22 09:34:53)在小城里走来走去
本来,这个假期在计划中是很美好的一个假期。
原计划应该在这个相对绵长而柔软的光阴里里镶嵌几个关键的词汇,譬如“诗与远方”“面朝大海”“老家的小院”“草原上的牛羊”等等,把这些词语当成意象镶嵌在生活这首长诗里,普通的日子也变诗意盎然。每个鸟声如洗的清晨,我都会轻轻佛去岁月的尘埃,把这些柔软的元素镶嵌在我平淡的流年里,给生命以色彩,给岁月以温柔。
可是,“疫情”像是一个流窜犯仓皇而又生硬地流窜到我的城市,挤进我的生活,打乱了我的节奏,挤兑了我所有的计划。我想去的远方只能以远方的形式存在了。我追寻的远方不仅有诗,远方有没有诗都不重要,我知道远方有我的孩子。
这个盛夏,那个叫厦门的城市,就在我的念想中,似乎很远,又好像很近,而我的孩子似乎比远方更远。有时候,触摸着着两个温暖字样,就像是一扇亲切的门户,涌动着我所有的期盼,亲切的就如我的甘州。
孩子临出发时说,欢迎你们到厦门来。说这话的时候,青春的脸上是傲娇的表情,似乎那座美丽的城市就是他的一样,年轻,就是意气奋发。我心里暗暗涌动着难过,终究甘州这个给了他羽翼的城市成了我们的巢,从此后剩下的都是守候。我心里想,少年,放飞自我吧,乘着阳光温热,乘着年华最好,你就飞吧,去看看远方的天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也触摸着鼓浪屿,南普陀寺,厦门大学,南靖土楼,云水谣古镇,这些美丽而诗意的名词。我设想着这个假期我把自己变成一个动词,奔赴那座城市,去拥抱那些美丽的地方,吹吹海风,听听海浪,享受美食,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感受那座城市的气息。
可惜,假期生活还没有从容开始,一学期就仓促结束了。走出校园,内心就一种不可言说的怅惘。疫情还是仓皇来了,真的有点措手不及。我的脚步就在这片土地上逡巡,我的小城的上空又笼罩这阴霾。
教师这个词汇在“社区”“街道”“值守点”“卡点”成了最温暖的存在,守护城市的安全,守护我们的家园。
当“疫情”这个不待见的词汇生硬地横亘在我的生活中,我的原本的日子像是一篇随笔,洒脱自然,而今,感觉不通畅了,似乎都有点无从下手了。
白衣天使、核酸检测、值守点、帐篷、红马甲、扫码像是一个个温暖的词汇,在甘州这部恢弘的作品中,显得举足轻重。
每个清晨,从熟悉的呼唤声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核酸、健康码、行程码、口罩等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版头条。我每天关注工作群的消息,我关心何时值守,何时巡河,我要把属于自己的岗位站好。有时候也想,把自己站成一棵树,或者以树的形象和这个城市在一起。
这个假期,把学生还给学生,假期还给假期,把自己还给这个城市。每天清晨,我被熟悉的声音唤醒,我的脚步把草木唤醒。我每天都在小城里走来走去,感觉自己像是一棵行走的树,感受风,享受雨,感受这座城市醒来的气息。
有时候我去巡河,顺着栈道走,这条路上不知道留下了我的多少脚印,喜栈道上的木质栏杆上放满了盆景,盆里都是喇叭花,紫色的,很娇艳,这小小的花朵似乎从春天一直盛开到秋天,忘了花期。我把目光投入到水中的野鸭子,看着它们在水中欢腾,密密匝匝的芦苇看着自己美丽的倒影,环卫工人扫着稀疏的落叶,毕竟还不到落叶满甘州的时候。我用温热的目光打量着城市的每个角落,在明亮的阳光下,感觉这座城市就是我的,这个盛夏也是我的,我有一种坐拥江山的富足感。我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我就醉在这份简单平凡的生活里,醉在这个小城安静美好的模样里。
我的日子删繁就简,一日三餐,烟火的日子也多了几分稳妥。我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志愿者。用红马甲守护绿码,这醒目的色彩是心中最问的村庄。我走在小区的广场里,提醒每个老人戴好口罩,不要扎堆,一米线的距离,中间隔着安全。我的许多时光都在走来走去中悄然而去了。关注兰州,关心甘州,有时候就感觉“零”是多么温暖的一个数字。
扫码、测温、登记,每个程序都不能马虎。陌生的容颜都不陌生,似乎每个人都像是自己的亲人。这个假期,我就在这个小城里走来走去,从清晨走到日暮。这个夏天,我就和这个小城在一起,聆听小城的心跳,看花开花落,等一场疫情的远去,等一场烟火绽放。其实,盛夏的甘州依旧到了最美的模样,当然,我也想穿过大街小巷,看这座城市模糊又清晰的容颜,看丹霞娇媚的模样,看马蹄寺的月光,看焉支山金露梅开的盛开……而今,很多时候,其实,心中有诗,哪儿都是远方,而家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有时候忙完一天的工作,看看书,文字依旧让我心安。关了灯,便期待明天醒来,我的城市依旧车水马龙,我的小区依旧人声鼎沸,喜欢这个城市欢腾的样子。
黄昏的时候,小区门口也有卖菜的,茄子、辣子、西红柿、玉米、土豆、白菜……看着蔬菜的模样,我便感觉到生活的味道,烟火的气息,普通的蔬菜撑起了平常的日子。
这个夏天,我就在这个小城里走来走去,我相信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走着走着阴霾就散去了….
202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