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蜗牛为梦想而生
蜗牛为梦想而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80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明师班】:做“减法”,给人生一次修行的机会

(2024-05-05 12:49:42)
标签:

教育

生活

生长

“减法”,给人生一次修行的机会

————我在“明师班”读《教育的减法》

 

经历在长,烦忧在长,皱纹在长……时光裹挟着一切都在疯长,我以为人生是一道加法算式。

——其实,不然。

大道至简,人生至减,相遇《教育的减法》一书,开篇“尊重生命,追求幸福,珍惜人之为人的机会!”朱老师以简洁明了且直抵灵魂的17个字给予了“为什么做教育的减法?”这个问题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

我于混沌中初醒:做人,当修心修行,人生当做减法!

修欢喜心,学做一个快乐的朱老师于《我们为什么越活越累?》一文中感慨:为什么我们这代人的物质生活比我们的前辈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但是我们的幸福感可能远远比不上他们呢?“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颜回的内心总是充满欢喜的?因为在欢喜心的促使下,他可以享受好的生活,也能够承担坏的际遇。那么,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教师,怎样修炼一颗欢喜心呢?或许文字,能给予我们安静、平和、乐观豁达……从而,我们能以欢喜心看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欢喜相待。在“留一点思给自己”的捧读中。我与岁月同在,和孩子们共读,在网络里共读,一个人捧读,每月中西联读,业余捧文学,业务捧文章的阅读习性,始终不离不弃。读什么,便思考什么!阅读为我构造了一个合宜的大脑:我开始颠簸以往的读书笔记方式,用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方式记录我的读书生活,尝试着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的方式以“走近(整体上关注一本书的存在)——走进(用批判的态度审视,纳入书中精华)——走出(用总结的方式梳理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思所获)来抒写我的阅读诗意,几百万字的穿越,100多万字的雕刻,我在大师的文字里和自己对话,在自己的文字中和生命对话,我的心渐渐静下来也净下来

觉觉录告诫我们:少思虑,以养心气;戒嗔怒,以养肝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所以,修欢喜心,学做一个快乐的人,就是要明白:人生在世,心态好了,欢喜自然长伴。

修好奇心,学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朱老师于《中国哲学经常强调减法思维》一文中教诲:每个人的路可能不一样,你要走别人的路,到最后你可能就走错了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好奇才是一个人行走的原动力。在短暂又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行走的符号是逗号,带着朴素的气息在教育中行走,我无法停止前进的脚步,即使疼痛不断袭来;是分号,我还是朴素的,在翻过一些书页之后,我仍带着朴素在贫瘠的脊背上寻找柔和的光,在岁月的沧桑里编织前行的梦;是省略号,我仍将朴素,我前世的心约被默诵出来的时候,我听见了我不敢缄默的脚步声,被梦牵引着走向了沉静的殿堂。我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句号,我向往行走这个人渺小如尘埃,如果人生是一本书的话,我便是书里的一个符号。

觉觉录告诫我们: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万般人……所以,修好奇心,学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我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做一个朴素的符号,一直也在为每一次学习,每一次行走以文字的方式留下生命的印记。

修敬畏心,学做一个有敬畏感的朱老师于《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一文中教诲:删减不需要的物品,留下快乐的记忆;删减不需要的细节,积累人生的智慧。以浅薄的学习力揣测,朱老师这是在强调:删繁就简,人留下的就是令人敬畏的部分了。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那么,身为教师,我们的天命是什么呢?那一间教室、那三尺讲台、那一群孩子……那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便是我们的天命了。老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那么,我们因敬畏教室里的生命敬畏课程这颗敬畏心何处闪现呢?我想,课程当是一个方面吧?

教室有限,课程可以比课程更长,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恋上课程研发,在乡土开启了: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沐浴古来之风”课程,每个清晨诵读古诗词,给古诗词配画,将古诗词改写成小片段,儿童诗;以“儿童诗读写说绘”为主题的“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每一周诵读原创诗歌,我写诗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进行集体、个体创作,我记录课程叙事;以“整本书共读”为主题的“荡舟书海”课程,每月和孩子们共读,并通过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阅读汇报课这三种课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指导他们阅读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以“描摹乡土生活”为主题的“品味乡土生活”课程,在传统节日,物资交流会,四季农耕……带领孩子们走上街道,走进超市,走上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用从阅读中汲取的知识,提升的能力来“阅读”农村社会,描摹乡土生活;以“书信”为主题的“远方的诗”课程,让孩子们给自己,给远在外地的爸爸妈妈写信,用阅读中获得的力量以文字的形式来排解留守的孤寂心理,进行自我教育。

觉觉录告诫我们: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所以,修敬畏心,学做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年来,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我以教育为天,我敬畏乡土生活,敬畏教室,敬畏每一个来到教室的生命,不离不弃,守着我的乡土,守着我的教室,守着我所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孩子。努力把我们的教育生活过成诗的样子。

修擅思心,学做一个反躬自省的朱老师于《减法的教育,需要学习》一文中教诲: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思路看问题,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许就能够突破加法的惯性思维,用减法来分析并解决问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很多时候,面对我们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了活了,思活了就变通了。岁月易老,生命比生命更宽,文字可以留下生命印记,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文字拓宽我们教师生命的长宽高。在我的书写体系中,周三的主题是“带一本书进教室”。他人上课我反思;校际交流再反思;网师学习写心得;自己边教边反思,我在杜威教育思想的思维五步,怀特海的哲学观之认知规律,胡塞尔的哲学之现象学等哲学观点及各种教育专著中获点滴启示,开启了一个人的教研模式:一个月精心上一次自己的公开课,上课前,写文本解读、教材解读;做课件,写框架设计;上课后,写教学叙事;结束后,写教后反思。每一次,我都会写上20000字左右的叙事。每一个周三,在自己的常态课中选一课,摸索并尝试着用“三段式”的方式诠释课堂教学存在,坚持用教学叙事印证着理想的探寻。在不断的反思中我领悟到:选择了农村教师,就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的姿势!

觉觉录告诫我们:知易行难,始易终难。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所以,修一颗擅思心,学做一个反躬自省的人,于老师而言,我要想的就是:我知行合一了吗?

修柔软心,学做一个有温情的朱老师于《教育的减法,贵在坚持》一文中教诲:“双减”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如果真正慢下来,多一点留白,少一点功利,孩子的童年便多一分悠闲,少一分焦虑,距离智慧人生也就更近了一步。是啊,当孩子感觉到我们在教育他时,我们的教育已经失败了。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在“携一颗心做教育”的主题行走中。我极少说教,只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把教育带进生活,把生活融于教育,《紫薇花落》里,我和孩子们在问题的探究中走向自我教育;《迟到的拥抱》中,面对孩子们的性别敏感,我巧借谈话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男女生之间的关系;《请摘了这顶“帽子”》《“抛出来”的计算器》《心痛,只因不够等待》……每周一个主题,每周一篇教育叙事,携带一颗柔软心,100万字的雕刻,我听见了自己的生命与孩子生命的碰撞,我开始为每一个与我遇到的生命赞叹,我怀着对生命的温情,朝向了无痕教育,也听见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寄一片情给乡土”课程书写中,本着生命在场,抓住乡土生活赐予我课程研发的灵动,我用课程叙事的方式为我们的各种课程行走,为孩子们留下了思与诗的足迹。60多万字,我仅用文字给了乡土课程生活一行行朴素的诗意!乡土在我的书写中越发清晰,愈发可爱,而我对乡土的情越发浓郁。

觉觉录告诫我们:虚以养身,仁以养心,以虚养身,以德养心,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所以,修一颗柔软心,学做一个温情的人,于教师来说,我养的何止是自己一人呢?

修平常心,学做一个安贫乐道的教师朱老师于《教育的减法,贵在坚持》一文中教诲:古人正是在“闲”中独立思考,在“闲”中清谈思辨,“闲”出了风骨,“闲”出了智慧。林清玄说:以平常心生情味。做教师,我们该有一颗平常心的,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活才不至于枯燥乏味,职业倦怠也不会裹挟身心。在“雕一篇文入生活”主题修炼中。我深感:心灵成长是一首诗,这首诗在中诞生,在每一次的自我打破,自我重塑之间,缓吟唱!在《我非我》《我思我》《我惧我》等近60万的文字中我开始叩问: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我将成为什么?我的渴望如众生的渴望吗?我的渴望又是什么呢……这些叩问净化了我的灵魂,沉淀了我的生命,给予了我一颗平常心,随时端详自己的当下,让我的生命更加安静与从容,而我用文字写满了生命诗意。面对荣誉,我不要不争不强求,我在意孩子,在意教室,在意课程,在意安静的生活……唯独不在意我会被谁在意!有人说我是一个不需要奖赏的人!其实,我只是修炼了一颗平常心!

觉觉录告诫我们: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所以,修一颗平常心,学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平心静气地做教师,做人,才能把教育做好,把事情做好!

朱老师教诲我们:人之为人的机会只有一次,一旦你开展了人生的旅程,就会发现,你一生的质量可以用长宽高三个维度的相乘来看,其实你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长宽高变好,而不是在比较当中超越别人的长宽高。你只能在个体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去做选择,那就是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者是最好的自己,这是整个生命最大的意义,也就是活出自己来。是啊,无欲生静,静则滤心,做减法,修一颗心而修行,浅浅人心,淡淡人生,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呢?我想做一个美好的老师,如果这个美好中充满了诗意,我愿意用一生以“读写思行这样一种方式去修炼!

“菩提亦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加法的思维逐渐减少,减法的思维逐渐增加!愿,我的人生从此走向“减法”!

思想决定行动。我是教师,只有我的人生拥抱了“减法思维”去做“人生的减法”,我方能走向“教育的减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