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师班学习手记】一撇一捺写“人”易,千言万语育“人”难
(2024-03-24 23:03:22)
标签:
教育生活生长 |
一撇一捺写“人”易,千言万语育“人”难
————明师班第二季线下培训3月23、24日学习手记
沉入夜色,一点点咀嚼这两天的学习,哲学、文学、科学……涉面之广,涉度之深,又一次将我的“缺省”击碎,填补了我的“配置”。
从教师做回学生,学而教:新时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以艰难的学习力揣测,或许:我们就是要培养——
自然人。什么是自然人呢?这应该是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的本能角色定位。《觉觉录》一书说:万事万物,皆己分内。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这是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包涵在人类观察探研的视野之中,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则包容着宇宙万物的有无。到自然中去,做一个自然人。这个道理,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刘华杰先生在讲座《新博物:论高科技时代的普通人“访问”大自然的通道》说得也是非常明白的,刘先生站在博物学的角度告诫我们教师:田园牧歌型更适合教育领域。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田松教授也在警醒我们教育者:缺省配置常常是隐而不显的。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缺什么配置?当然是“自然”,融入自然,自然地生活,自然而然,在更大的空间中学习着安放自己!
当下,我的“乡土田园诗意教育”也就是带着孩子们研究自己的那块“自然”之地,我们走进田野,被自然淘洗心灵,被自然净化生命,我们谦卑地看自然万物,会为一朵花的凋零而落泪写一首诗;我们感恩地看自然万物,会为一滴水的滋润而铭记于心写一篇文;我们敬畏地看自然万物,会为一寸土的孕育而惊叹画一幅画……我们学习山的厚重,水的豁达,空气的包容……我们以自然为师,学做自然人,“天地人心,相辅相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社会人。什么是社会人呢?这应该是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的责任角色定位。《觉觉录》一书说:天生我才,必有一用。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这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都是有用之人!存在即合理,不要轻视自己,更不要轻视孩子!这个道理,华南师范大学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博士黄秉刚先生在讲座《“数智芯”科技赋能教育未来》中讲得也是非常清楚的,黄先生说:能“死记硬背”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能运用知识达到自如的孩子必能迁移运用其它知识;能扩宽想象空间的孩子将会孕育创造的萌芽。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新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郝京华先生(虽然郝老师是位女士,我依然想以“先生”来称呼她,因为她做的事足以让人敬畏,是令人敬重的大先生。)在讲座《跨学科课程设计之我见》中谈到项目化学习案例,孩子们利用自主制作的中华民族古代乐器与具有人工智能的演奏机器人,完成了自主寻找乐器,演奏20个以上音符的任务。如此被看重的孩子,如此接受教育的孩子,他们找到了自我存在感,也体验了自我价值的被需要,这样长大的孩子,在社会上一定是一个自信满满的社会人!一定是一个勤学好问的社会人!一定会以自己的“才”承担起那一份“任”来!
朱永新老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大可以用我们新教育的课程观,以课程育人,以课程化人,以课程孕育新孩子,以课程造就社会人!
精神人。什么是精神人呢?这应该是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的道德角色定位。《觉觉录》一书说:立身学问,处世功夫。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功夫。这是告诉我们:立身处世,保持天赋纯正的性情,不为尘垢所染,是一个人最高的精神境界了。做一个有精神内核的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做一个有“精神”的人,是当下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物理学家张杰先生的讲座《聚变能时代的发展机遇》高深莫测,我听得是云里雾里,但他的那句:我本来走不开,但我听朱主席说明师班里有一半学员来自乡村一线,我便放下一切来了。以及那个“将自身抵押入银行贷款做科学研究”一事。这一句话,这一个故事,我听着听着就流下了眼泪,告诉自己: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努力培养出如张杰先生一样具有如此“精气神”的人,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历史长河中。当下,我们挂在嘴边的“立德树人”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培养具有中国精气神的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精气神的人,我们的新教育人一直都在行动着。苏州市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庆明先生在《好学校的炼成——教育管理的视角》讲座中的四个一:唱一首歌,鞠一个躬,铺一条路,耕一方地。就是在用教师的“精神”滋养孩子的“精神”,如此生命在场的教育,如此惺惺相惜的教育,如此浪漫而理性的教育……孩子们如何能不喜欢?又怎会不朝着老师所期望的“精神”处生长?事实证明,李老师的孩子们从普通公民到科研人员,个个都是有“精神”的人。人课合一,李老师的课百听不厌,我想这也应该与李老师自身“精神”有关。向李老师学习,我们教师先做一个“精神”人,再以精神滋养精神,教育我们的孩子长成一个具有“精神”的人!我们的民族复兴便指日可待!
朱永新老师在《生命的特点及三重属性》中说:生命最终是否幸福完整,是由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的,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精神生命至高则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我们做教育,应当时刻谨记朱老师教诲,尽我们所能,攻克我们所不能,把我们所遇到的孩子培养成为“自然人”“社会人”“精神人”,以生命的长宽高塑造一个个顶天立地,饱满丰富的立体的人,引领一个个孩子走上生命的幸福完整。
敲碎、重组、再塑……教人者教己,渡人者自渡,教育路上任重而道远!
一撇一捺写“人”易,千言万语育“人”难,我知我无知,但,我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