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向着明亮那方再出发
(2024-01-07 16:04:38)
标签:
教育生活生长 |
2024,向着明亮那方再出发
2023年教师节,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那时,身在现场,热血沸腾。2024年已到,继签约《教师博览》成为签约作者后,我幸运地被《光明日报》签约为《教育家》的签约作者,被“第二届大国良师”“马云乡村教师培养计划”的成长方式选中,被新教育“明师班”录取,学习诸多培养方案,弘扬教育家精神,长成“明日之师”,如鞭在身。
谨记总书记教诲,被来自各方的大爱庇护,下一年,我将如何?
一、剖析个人思想
时光飞逝,我已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站了19个春秋。
曾经,我的梦是那么的真实:我有一个梦,业余捧文学,业务捧文章,在他人的文字里和自己对话,这个阅读情结挥之不去!我有一个梦,让我的那些农村孩子生命成长于我的课堂,这个课堂情结挥之不去!我有一个梦,用我手中的笔还有我的心雕刻农村师生生活并带着点文学气质,在自己的文字里与教育对话,这个书写情结挥之不去!我有一个梦,在农村教育的蓝天下,和农村孩子共读共思共写共享教学相长,这个乡土情结挥之不去!我有一个梦,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抒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这个教育情结挥之不去!
怀揣梦想,在各级组织的培养下,在各位领导的引领及鼓励下,我尚能以“读写思行研”为自我塑造路径,读中悟,做中学,写中思,与孩子们一起教学相长,享受教育的诗意生活。
但,随着对乡村教育的深入了解,我发现:我的能力早已配不上我的梦想。无数次沉入夜色的叩问再次响起: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
为了更好地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也为了更好地探究教育的美好并分享给更多的乡村师生,2024年蓄积力量,再出发。
二、解析个人能力
1.个人前期情况
我热爱乡村教育事业,热爱乡村孩子,工作踏实且喜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我心态平和,恬淡安静,工作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知我无知,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我热爱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我立足教学一线,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我喜欢将理论与实践打通,反思教育教学工作;我热衷教研,参加区域内各类教研、培训活动及各种线上研讨学习;我心系他人,组建了“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以“成长为了更好地帮助成长(成长为了更好地成全)”为宗旨,摸索着教师成长团队发展的新模式。
2.个人当下问题
我虽热爱学习,但多停留在感性层面,缺少系统的深度理论知识引领;我虽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明显落后,尤其是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我虽在专业发展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做了两个市级课题,但缺乏对教育教学科研深度熟知,尤其是“项目式学习”“省级课题研究”等研究能力。
三、发展目标
1.通过沉浸式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树“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立“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啃读经典,在各项目导师指导下,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我能站在未来的视角,继续做好“携一颗心做教育”这种无痕教育的探索,以发展性眼光来看待乡村学生、乡村教育。
2.通过沉浸式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尊“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深度对话,自我提升,勇于超越自我,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在各项目导师指导下,我能站在儿童的视角,继续做好“带一本书进教室”“吟一首诗给孩子”两个项目研究,立足课堂,打通理论与实践,创造性开展适宜乡村儿童成长的教育实践,深入省级课题研究,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3.通过沉浸式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增长“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朝向“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行动研究,跨界交流,在导师指导下,致力知行合一,我能站在教育公平的视角,继续做好“寄一片情给乡土”的摸索,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专注教育教学交流分享,带动名师工作室发展,深入乡村教育研究,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4.通过沉浸式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四个相统一”,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各项目导师指导下,继续“雕一篇文入生活”的教育剖析,“留一点思给自己”的人生梳理,努力朝向“至诚报国、行为世范、因材施教、求是创新、甘于奉献、以文化人”的卓越型教师。
四.规划措施
1.理论与技能学习。
(1)专业阅读:继续主题式阅读,制定好阅读计划,并严格按要求执行,每月完成一部著作(含:文学、语文教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人文、哲学等)的阅读,并撰写一定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啃读各学习项目规定的教育经典书籍,听政策解读,多向导师请教,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努力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
(2)专业写作:继续主题式写作,反思和交流,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认真写好课程叙事,利用各种场合和形式积极与同行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获得反馈从而及时反省和总结,计划出版教育专著《在乡土大地上诗意栖居》,诗集《写给孩子们的诗》。
(3)专业交往:继续“读写思行研”的专业发展模式,在“明师班”“大国良师”“马云乡村教师培养计划”的学习交流中,推动工作室成发展,协同创新,辐射到更多地方教育的改变。
2.实践与考察活动。
严格遵守“明师班”“大国良师”“马云乡村教师培养计划”的实践与考察项目,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努力争取机会走出去交流;多向导师请教,对话课程专家,探究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各项考核和测试合格。
3.课题与项目研究。
严格遵守各项目学习要求,在导师及课程专家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国家课程班本化实施策略,科学处理校园关系,提升感召力、凝聚力,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调动一切力量做国家课程校本化、区域化研究,申报一个省级课题研究。
很幸运,我与寻找我的组织以及学友们尺码相同,我热爱教育,崇尚行动,勇于创新,接下来,我将珍惜一切学习机会,在各项目组的精心组织下,在各项目导师的引领指导下,在学友间的交流启发下,继续以“读写思行研”为路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乡村孩子,服务乡村教育。
如《三尺讲台》所唱:从这个港湾出发,可以抵达遥远的地方,从此我心无旁骛,为了梦想飞翔。再出发,我心存感恩,以学习丰盈自我,以实践回报社会。
未来在召唤,路在脚下,灌木丛中的小草啊,哪怕只有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誓言: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而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