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蜗牛为梦想而生
蜗牛为梦想而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80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视,为了朝向深度

(2023-07-23 16:05:32)
标签:

教育

生活

生长

审视,为了朝向深度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于学习来说如此:未经审视的学习不值得学的!是没有深度的!

那么,什么样的学习是深度学习呢?

    学习是为了变还是不变?

远看,浪漫感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学习,如果起初感性中没有的东西,理性也不会拥有。作者说:深度学习,是触及心灵深处的学习。我们之所以捧起一本书,一定都是有原因的,或钟情已久,只等待一个适宜的境遇;或急需已久,只盼望经典的到来;或端详已久,只需要情感的酝酿;或待读已久,只期待灵魂的跟上……走近文字,用怀特海的“认知规律”来说,这属于浪漫阶段,站在文字外和心境对话,我们触摸它们的温度,一边打破着阅读心境,一边又重塑着阅读心境:领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心路历程——缘起一段经历,2012年被国培学习被于老师指导上课;深于两次捧读《教海漫记》和《于永正与五重教学法》;情落不断缅怀,2017年12月8日于永正老师辞世。当然,这种复杂的情绪,却是很少有的。打破、重塑,开始了一本书的旅行,渐渐喜欢将之纳入枕边书系列 。这也是作者谈深度学习的“触及心灵”实践方面的体现即“深层动机”。阅读,是需要动机的,这动机也是动力,才能保证我们的阅读持续下去。接下来,便是作者说的抵达“深处”,“切身体验”了。捧读叙事教育倡导者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之前,我以小文《我把灵魂交个你》:封面了解出版社,扉页了解作者,序言了解书的价值,目录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后记了解书的其它信息。这种整体上关注一本书的存在,近2000字的书写鸟瞰,再一次拉近了我和书的距离,学习越发靠近心灵。我自己理解为:读出情感!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准备好把全身心放进一本书,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时时倒空自己的旧知,时时以新知滋润心灵。

静观,精确梳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学习只有与思考相结合,审查批判,才能说是经过审视的学习。作者说:深度学习是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我们爱上一本书,就会把自己彻底打入这本书,从而卷入这本书,探寻这本书的魅力,爱上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遗憾的是,能力有限,做不到高阶思维,阅读中,我只能借一些文字表达自己正在捧读这本书……走进文字,用怀特海的“认知规律”来说,这当是“精确阶段”了,在文字里和自己对话,我们就预约着另一个自己:2010年读《教海漫记》书写19876字,走上了“主题式读写思行”;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写34598字,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启了“无痕教育”的探索;读《做有温度的教育》写22456字,结合经历,打破“成长,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认识,真切地感受到“成长,为了更好地成全”……卷入文字,做不到深度理解,我只能用这种批判的态度审视,纳入书中精华,认识并重塑自己!将自己的灵魂靠向书的灵魂,作者的灵魂!用李镇西老师的教诲来理解:读出自己!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让自己深度卷入一本书,但不会掉进书里,不可自拔。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前概念一次次被刷新,新的概念又成为前概念……如此循环,喂养灵魂!

再见,综合反思。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的学习,需要举一反三,吸收内化,迁移运用,才可以说是朝向深度的学习。作者说:深度学习是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我们之所以爱上一本书,不仅仅是它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喂养了我们的灵魂,它还可能拯救我们的生命……走出文字,沉下反思,用怀特海的“认知规律”来理解,这当是“综合阶段了”。站在文字外,回顾旅程,和教育对话,我无力实践创新,但却遇见了不一样的教育: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时,梳理自己,竟发现自己一直所努力朝向的教育信仰“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抒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竟可借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来解读,我的读写思行诗意生活便是“生活即教育”,我的诗意课程研发便是“社会即学校”,我的诗意理想课堂便是“教学做合一”。而,受到启发,走上的“乡土乐”系列课程研发: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沐浴古来之风”课程,每个清晨诵读古诗词,给古诗词配画,将古诗词改写成小片段,儿童诗;以“儿童诗读写”为主题的“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每一周诵读原创诗歌,我写诗送给孩子们,孩子们进行集体、个体创作,我记录课程叙事;以“整本书共读”为主题的“荡舟书海”课程,每月和孩子们共读,并通过上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阅读汇报课这三种课型点燃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指导孩子们进行阅读,并引领他们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以“描摹乡土生活”为主题的“品味乡土生活”课程,在传统节日,物资交流会,四季农耕……带领孩子们走上街道,走进超市,走上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用从阅读中汲取的知识,提升的能力来“阅读”农村社会,描摹农村生活;以“书信”为主题的“远方的诗”课程,让孩子们给自己,给远在外地的爸爸妈妈写信,用阅读中获得的力量以文字的形式来排解留守的孤寂心理,进行自我教育。便是平民教育绘画……走出文字,做不到解决问题,我只能用这种总结的方式梳理阅读之后的所感所思所获,认识教育,改造自己的教育行为!将自己的生命靠向书的生命,作者的生命,把书读活!用李镇西老师的教诲来理解:读出问题!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自己从一本书中拽出来,深入浅出,用自己的行为诠释这本书,这个时候,我们的元认知功不可没……如此循环,拯救生命。

这三读非三读!往往三读又三读再三读……如此穿越,便是我的深度学习了。但,能拿来深度阅读的,都是经过岁月的淘洗,时间的沉淀,人心的筛选……才会被我们拿来以心灵喂养,以灵魂供给,以生命诠释的。阅读如此,学习又何尝不是呢?

哈维尔说: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阅读、学习亦是如此!坚持皆因信仰!

经过审视的学习不一定有深度,但,不审视是不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