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赐我一丝智慧爱

(2022-10-11 14:01:17)

赐我一丝智慧爱

 

窗外夜色渐浓,《爱的教育》,我的心智在寂静中被打开,蔓延……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也是爱的艺术。师爱是我们老师对教育的浓厚情感,也是教育的灵魂。那么,我们该如何爱孩子呢?我们的爱是不是合适呢?或者,我们是不是还有一种更适宜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呢……

小心翼翼,揣度意,身为老师,或者我们应该智慧爱孩子!

智慧爱孩子,要以“人”为本。教育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勃勃的人,智慧爱就是要从人出发,关注人的发展,关怀人的成长,唯有这样,我们的爱才是理性的,有内涵和高度的爱!其实,王维审老师《我们怎样爱学生》中就三个案例给予了指引:教育的境界有三层,一是教师要严厉禁止学生偷窃别人的东西;二是教师要帮助学生知道怎样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生命中的美好,最终达到基于生命成长的专业之爱。而《听听学生是怎么想的》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便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一个手脚不灵便的孩子的爱与尊重,是最温暖的智慧爱。所以,智慧爱就是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爱孩子,而非盲目地把自己的行为都当作爱孩子的方式,从而让爱模糊,令孩子不堪承受爱之重。

我国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故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凡是师者没有不为先生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这个故事,从我为师初期就影响着,感染着,指引着我从事教育,我也在先生的启迪下,融合孔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参照王维审老师的教育叙事,开始了“无痕教育”的摸索。我更想在“无痕”中表达智慧,用一种睿智的方式来教育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长成最好的自己!

智慧爱孩子,需精神共振。教育是迷恋人的事业,之所以如此,我们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享受着种种精神幸福,然而,我们追求的幸福绝不是限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上,我们不能忽视了孩子的精神体验,而应以我们固有的精神魅力和道德力量来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提升他们的精神力量,和我们一起达到精神共振。王维审老师在《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验》中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成长中的种种执拗和不该,不忍心直接给孩子一个真实的故事。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验,快乐、满足、骄傲是成长的幸福,悲伤、失望、羞耻也是成长的必需。王老师的话提醒我们要做真教育,不可掩饰,不能欺瞒,甚至不能扭曲事实,要让教育中的老师和孩子都能够在“真精神”中领悟教育的真谛,在精神领域中达到教学相长!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对于老师和孩子来说,这应该算是精神共振的一个最好体现了吧?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明明是真的,我们却假了,我们不敢在孩子面前示弱,不敢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甚至不敢表现出一点点不如孩子的地方……试问,这样,我们如何与孩子达到精神共振?我们的教育如何做到真正的迷恋人?迷恋着老师,也迷恋着孩子。

夜色研读,想起过往,有些胆战心惊!

智慧爱孩子,应机智惩戒。爱,智慧着,不是说没有惩戒,只是这种惩戒应该在智慧的引领下,变得灵活一些,机智一些,让孩子容易接受一些,这也是从人的角度在做教育。王维审老师在《给心灵一个柔软的着陆点》中对于“校园飙车”孩子的迂回式惩戒教育可以说是我们机智惩戒的典范,在《悄悄奖励一下恶搞者》中的论述更让这个机智发挥到淋淋尽致。而他在这两篇文章里的教诲更如一记警钟:有时候,层层递进的说教,算得上是管理,规范但有有些生硬,给心灵一个柔软的着陆点,则是教育的艺术,美好而又温暖。悄悄奖励一下恶搞者,留住他们纯粹的、不受拘束的好奇心,这不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一种理念的彰显。王老师的教育智慧,教育机智一次次在他的叙事中引领着我们做一个睿智的教育工作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爱才是最有温度,最适合孩子的,并能给予孩子生命成长的动力!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专业素养的善待提升,达不到大师们的智慧,做不好机智惩戒孩子,但,只要我们在惩戒孩子的时候,冷静下来,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老师怎么对我?可能,我们也将惩戒教育做得有灵性,有诗意的!

一个老师能够智慧地爱孩子,他本人是该是多么可爱啊!他的孩子该是多么幸福啊!他的教育该是多么充满诗意啊!而所有的问题也能在这种智慧中迎刃而解的。如王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信,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性,时时都能够信任自己的人,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迁移来,这种教育里的爱也是最真实的爱,最有智慧的爱,最人性的爱,最适合孩子的爱!

夜色凝重,我心澄明,愿教育的路上,我能够智慧地爱每一个和我相遇的孩子,和孩子们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诗意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