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前,走向专业——读《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第2章
(2022-08-09 16:08:25)
标签:
阅读生活成长 |
一路向前,走向专业
————读《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第2章
今日继续阅读,来到第2章《教师专业实践的理解与改进》。
美国心里学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那么,王老师提到的“教师专业实践”是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吗?或者,教师的经验是否就是从教师的专业实践中获得的呢?如果是,什么样的专业实践可以助力教师获得专业经验呢?
深入阅读,王老师此章围绕“教师专业实践”阐述了四个方面内容“关于专业:现状、困惑与思考”“内容界定:理想、理念、知识”“行动策略:自主、互助与引领”“优化路径:认知、判断与思辨”。细思,不难发现,这罩以下问题:为什么教师要专业?什么是教师专业?如何做教师才能专业?怎样才能更专业?
为什么专业?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要专业。如王老师所说: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给人质疑。是啊,医生有医生的专业,就能救死扶伤;农人有农人的专业,方能耕好一方土地;教师要有教师的专业,才能教书育人。何况,教师做的是关乎人的精神、灵魂的的专业引领呢?
做教师,我们被赋予了很多身份,说我们是园丁,我们不能如园丁那样侍弄花草;说我们是春蚕,我们亦不能如春蚕那般只管吐丝;说我们是蜡烛,我们更不能如蜡烛那么烧尽了自己……即便这样,我们也要做能打扮花草的园丁;会吐出美丽丝线的春蚕;选择何时燃尽自己的蜡烛。我们教师为什么要做专业的教师呢?是的,就是让教师这个职业是“与众不同”的,不是上了讲台就可以“传道授惑解道”的。
做教师要专业,于内做好一份职业,提升职业素养,于外育好所遇孩童,彰显职业尊严,显然,“专业”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专业?“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师”一定是专业的师,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玩笑背后的隐性含义是什么呢?难道,我们不是在埋怨教我们的数学老师不够专业吗?学校会让一个从未教过数学的老师去教数学吗?一个学科教师是不敢随便教本学科之外的学科的。因为,不了解、不研究、没有过专业实践经历,他怎么就敢随意接受这样一个陌生的非自身专业的学科呢?事实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事与愿违多,所以,我们常常被外行人指三道四。
专业是什么呢?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他人说你能,而是我敢说我能,只有这种来自自身的自我专业认同,才是专业的保障!
不专业,何以为师?
如何专业?我们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入职前,我们必须通过师范院校的“专业培训学习”;入职时,我们要有能够从业的“教师资格证”;入职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可以说“专业发展”是伴随我们教师职业生涯的,直到我们离职而去。但,这个过程中,我们就真的是专业的吗?王老师提到的“专业理想”“专业理念”“专业知识”,我们具备吗?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如何从教?如何没有专业理念,如何育人?我们在教书育人,所以,我们有!或许,这些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中的各种培训获得,但 ,我们真的有专业理想吗?一辈子就这样教书育人了,为什么还要有专业理想?不知,这种精神长相,却最能彰显一个教师的专业品质!一个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是不满足于自己的专业现状的;一个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专业发展的(如王老师提到的自主发展、同伴互助、高人引领);一个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已将他的职业当作了志业……这样的一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德、有志、有法,他的专业怎么会不成长呢?
当下,获得专业成长或者优化专业成长的的路径多如牛毛,是否都可以跟着走呢?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跟着走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专业教师,他的甄别与判断力了。
怎样更专业?对于这个问题,王老师给出了:认知、判断和思辨。一个在专业发展上走了一段路的教师,他的认知能力不会差,他的判断也是非常准确的,因为他一路走来,不断地锤炼着自己的思辨能力。如很多人会选择“阅读、写作”来自主发展;很多人也会选择“叙事者”“新网师”等团队抱团成长;很多人会选择“课题研究”等教育研究深入发展……走着走着,你会发现:很多优秀的专业人都在一个圈子。这就是思辨带来的共性认识!同时,这也确认了一点优秀专业人士的判断都是一致的。因为,他们的认知在同一个水平上,或者说大相径庭。
专业了,方为明师!
做教师,专业是底线!发展是路线!成长是灯线!保住了底线,走好了路线,抓住了灯线,明灯才能带着我们做专业的教师,经历专业实践,创生专业知识,形成专业理念……一路向前,走向专业,做一个专业的四有好教师,引领学生成长!
合上书页,轻敲思绪,点点滴滴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