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读,落地烟火味————读《大概念教学》第1章
(2022-08-08 21:42:56)
标签:
阅读教育生活成长 |
啃读,落地烟火味
————读《大概念教学》第1章
今日,继续啃读这本深邃的书,发现不是一般的难啃!
浏览标题,第3节《大概念:理解的锚点》,第4节《大概念教学:以现实世界为基点》,猜测着还能啃,谁知啃下去,竟发现是啃不下去的。
前面阅读说到:深度理解。这里刘老师教诲:理解的关键是建立大概念。那么,问题来了,大概念只是要求以“专家思维”来进行“深度学习”吗?大概念在教学中究竟如何实现呢?在具体的课程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这些问题,根源处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缕析:什么是大概念?
刘老师在揭示大概念的内涵时如是说:大概念可以被界定为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浅薄解读:大概念是概念、是观念、是论题,是与生活相关联的。由此看来,大概念是有烟火气质的高阶思维结果。从定义来看,暂且可以这么解读。
前面阅读,惰性知识很难进行迁移,那么大概念应该是与这种知识相反的,是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的。这由它的特性:真实性的生活价值决定的。是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与学生的当下、未来生活关联起来,不能为当下的、未来的生活服务,这种教育就没有了价值,也是不真实的教育。如刘老师说:大概念要打通学科与学科间的学习,要建立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联结,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生长点。由此来看,我们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之“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便是这种大概念的教学,我们最终走向的不就是以专家思维来穿越知识,打通生活与知识之间的阻隔,让深度学习发生吗?
陶行知大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不就是大概念吗?竟然,大概念讲究的是教育的“生活价值”,那我们的教学奔着这个方向努力便是,把杜威、陶行知二位先生的书可以拿来进行互文解读便是。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这里的学习从学校教育延伸到了社会生活,这里的教育有生活价值;这里的学习有高阶思维的培养;这里还要求引领学生以高阶的专家思维进行创造……这里的“生活语文学”正是要我们进行大概念教学。
那么,做教师的又如何做呢?
刘老师指出:第一步,唤起自身经验,通过唤起教师以往的学习、教学和生活经历来帮助理解大概念。第二步,进行反思,可以组织教师们进行集体性研讨,从具体的经验中反思。第三步,揭示大概念的意义,结合自己的具体教学,尝试提炼单元大概念,并谈谈对大概念教学的理解。第四步,进行归纳总结,将大概念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比较,以此深刻理解大概念教学。
对比刘老师给出的妙招,我做到了哪些呢?
对照第一步,我之前做的课程“乡土乐”课程是以陶行知大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基础开展的探索,提出的“田园诗意教育观”也是将教育指向了诗意生活。这点来说,还有点点基础的。
再看第二步,我加入了新网师语文研课学习群,也有自己的工作室,更在不断写读书笔记,对照语文课标进行解读,相信,在大家智慧的碰撞下,我能在诸多的反思中逐步了解大概念的。
第三步呢?即将开学,我们的研课也即将开启,以此次为契机,我会和孩子们、老师们进行一场教学革命的。
第四步,需要实验,需要对比论证,如我们做课题在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教学一样,这种横向比较还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对于个人的班级,之前没有进行大概念教学,开始了这种教学,纵向比较很是更容易操作些。
2022年,相遇新课标诞生;相遇新网师语文新研课;相遇工作室诞生;相遇大概念教学;相遇职业生涯的第四个五年开启……一切,刚刚好!
谁又能说这是不期而遇呢?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是吗?
经典的都是难嚼的!难啃难读,何妨?多啃多读,便是!
实现学习上的深度理解,不是还有“生活价值”吗?当“知”到“行”时,可能,大概念就真朦朦胧胧的从象牙塔落地到真真实实的烟火中了!
期待,这一天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