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大师的文字里和自己对话

(2022-08-06 16:29:07)
标签:

教育

阅读

生活

成长

大师的文字里和自己对话

————读《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第1章

 在大师的文字里和自己对话


夏日炎炎,捧起《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走进第1章《教师专业理想的确立与实现》。

这一章,王老师重点阐述了三个方面内容:“走向明师:路径和能力”“走向名师:策略和意识”“走向良师:追寻和精神”。“明师”“名师”“良师”自然就走进了我的心里。一系列追问,也就伴着夜色而来。

明师,我走向了吗?王老师教诲:教师要继续做知识的教收者;带着“空杯心态”走向成长;啃读是最专业而有效的学习;走向明师就要不断增长能力。以浅薄的学习力解读,王老师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词,一个状态:学习,终身学习。明师要有长度!一直自我定位:我是教师,我也是学生。

教学相长,我一直在努力走向明师。踏上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以后,每每站上讲台,我都小心翼翼,甚至是胆战心惊。生怕自己的一个“忽视”,一个“无知”误导了幼小的心灵,压制了生命成长的蓬勃。所以,持着这点“谨慎”,我边教边学。

工作初期,读书破万卷,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读不懂,啃,再啃;抄下来,一本,又一本……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发现:做教师竟还可以如此学习,生命如此丰盈!

这个时候,心无旁骛地沉浸在教育教学书籍里,被教育艺术包裹的我,大脑一次次被大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神清气爽,教学机智时时闪烁;心灵一次次被教育家们的教育情怀洗礼,灵魂纯净,教育信仰油然而生:做教师,也做诗人,用诗人的情怀做教育,用生命书写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

不断学习,我想做不一样的教育,这里,教育是一首诗,她淘洗着师生的生命;这里,孩子是一首诗,他们荡涤着教师的灵魂。

很多人都说:阅读,是与高尚的人对话。而,阅读给予我的体验则是:在大师的文字里和自己对话。几百万字的汲取,我彻底沦陷在“阅读”中,而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慢慢发生了变化,从挣分数的跋涉者到诗意教育的虔诚者:诗即生活!文即生活!接受教育,不为考试,是为了寻找诗意的生活!传播教育,不为考试,是为了帮助诗意地生活!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至诗意生活!在乡土,探索人的诗意存在便是教育生活的朝向!

工作着,读着,思着;思着,读着,工作着……慢慢地,我开始读中追问:我是怎么做的呢?我还可以怎么做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从文字中来,到实践中去,我在教室里开启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在乡村校园中,携一个个小课程和孩子们相伴相长,享受着“教学相长”的美妙,我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教诲。

学然后知困,困而后愈学。工作着,读着,思着,变着;变着,思着,读着,工作着……借“他山之石攻玉”,创“自家之石克玉”,我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汲取,丰富,同样,我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归零,重启……所以,我的杯子始终是空的!

因为愚笨,所以,不断学习。做教师,做一个跟上时代发展的教师,做一个能给孩子新生命教育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习”!

17年来,尤其是最近,那些每每深入夜色的追问: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我愈发明了:我是乡村教师;我站在乡村教育的讲台上;乡村孩子的方向便是我的方向。

我想,王老师说的这个“明师”我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

名师,我走向了吗?王老师教诲:在走向名师的过程中,要加强“反思意识建设”“成果意识建设”“研究意识建设”三种意识建设。浅浅猜测:名师要有宽度!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

首先,我所做的仅是我所爱!这些年,跟着内心走,我和孩子们“读写思行”,确实做了一些看起来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比如:一直沉淀于他人文字的教诲中,塑造着自己,使得自己对教育教学有了些许不同的看法;一直沉浸在自己文字的反思里,雕刻着时光,使得自己的文字些许被人知晓;一直做乡土乐课程,和孩子们享受着诗意的乡村校园生活,使得我们的故事被些许人传颂……很多人都用“坚持”“坚守”来解读,而我只想用“喜欢”“爱好”来阐释。

其次,工作室只是成长共同体。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组建了:董艳名师工作室,而我更想说这是一个成长共同体。所以,我们的成长理念是:成长以及帮助成长!这里,所有的伙伴都是平等的,我和大家一起在成长的路上,抱团,取暖,相互启发,每个人既是工作室的服务者,每个人也是工作室的享用者,工作室的学习、工作,我必须是第一个做到甚至要做得更多,而我所起到的作用便是“把我曾经塑造自己的方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和大家一起“读写思行研”……的确,我们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

这些年,一个人,独自走了那么久,有些无助,有些孤单了,一个人寂寞了,觉得冷了,就想和一些“尺码相同的人”同心同行,抱团成长而已,恰时,各级领导又送来了温暖帮助我实现了这个愿望,感恩不尽。

一个经常淋雨的孩子就想尽自己所能为那些需要的人撑伞!而我,只是那个想努力“撑伞的孩子”,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曾经淋过的雨落到我所遇到的人身上。对于“名师工作室”,我的理解便是如此了,和“名师”真的没有多大关系。

“名”并不是我所理解的“名”。更不是我所热衷的“名”。

所以,我自始至终都不觉得我是什么“名师”!这个还要努力努力,不过不是努力做“名师”,而是努力更努力长成如王老师书中描绘的那“名师”应该有的样子。

若,“名师”都不是,我怎么能是“良师”呢?

良师,我走向了吗?王老师教诲:走向良师,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筑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高地,要有丰富的创生思维与创新实践;要有可贵的实验精神与关键品格;要有高度的教育自觉和生命自由从而推动教育实践的主动沉淀;教育思想的积极建构;教育理想的自我实现。浅薄认知:良师,要有高度!

2021年,《光明日报》之《教育家》在“寻找大国良师”里以“为给乡村孩子不一样的教育,她以‘儿童诗教学’开启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为题报道了我这样一个乡村教师,好似,就此与“良师”有了点点联系,我深知我只是那个乡村小教师,做的那些,任何一个教师来说都可以做到,虽然,我有情怀,但我距“良师”差得太远太远。

后来,自知之明牵着我放弃,更是对不住李香玉老师的多次信任,没敢投稿参与“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的评选。借此,表达歉意!

自知而谦卑,自始至终,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我一无是处。无知而努力,无时无刻,我都在学习的路上,亦如此时,我在文字里跋涉。

做明师,尚且可以,因为我一直都是清醒的教师;做名师,还是不要了吧,努力学习长成名师具有的样子吧!做良师,不知还要多长时间的沉淀,才能让自己的精神长相再丰满些?王老师阐述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立体的人,试问,若“长宽高”不能同时支撑,这个立体怎么能立起来?这个人怎么做引路人?这个人又怎敢称“某某师”。

这样,那就先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教师,挺好的!

炎炎夏日,在大师的文字里和自己对话,清凉丝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