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我们的终身课题——《未来教师》第2章读后记
(2022-07-10 14:51:19)学习,我们的终身课题
————读《未来教师》第2章
且读且思,一点点走进《未来教师》,我缓步踱到了《创造突破局限》一章。
郝晓东老师说:在主观、客观众多原因中,自身固有思维模式是最主要的阻碍生命成长的“天花板”。实现成长,就是认同自我,始终目标明确,迎接一切挑战,在痛楚艰难的淤泥中觅得滋养生命的养料。
我是工作室负责人,我更是一线教师,我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本书《人是如何学习的》。且结合第2章的观点说说我的渴望。
以学习者为中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内心燃烧自己。”当我们教师作为学习者时,我们的心态和学生的也是一样的,我们渴望给予我们的学习最终能成为我们的快乐,或者说我们的那些快乐的学习能被延续下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试图把学习环境建立在学习者的力量、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者的需要之上。很多旨在促进教师学习的努力就是缺乏这点考虑,它们常常由规定的讲座和并不适合教师需要的工作坊组成。想来,这些“努力”一定没有了解教师的需求,更无尊重教师的元认知的快乐因子,所以很多时候让我们教师的学习从“劳神劳力”的播种,走向“无效无果”的收成,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其实,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也是不难的。首先还是要了解教师的特长。了解教师的特长便是尊重教师的元认知,元经验,元特长。我们教师中,很多人本身就具有异于常人的管理才能,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那就给我们这这些人提供“班主任”方面的学习多好!很多人一走上讲台,学科教学就可为师为范,那就给我们这些人提供“课堂教学艺术”的学习多好!还有一些人,因为上学积累,对文字就非常敏感,读书、写文章自然流畅,那就给我们这些人提供“阅读、写作”方面的学习多好……当然,我们中的一些无特长,但却很喜欢上课、做班主任、阅读,那就提供我们所喜欢的,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这便是第二方面,要尊重教师的专业喜好!
朱永新老师曾在《敢问中国学校教育路在何方?》中质疑:教育是“补短”教育,还是“扬长”教育?为什么“赵”老师手下的“差生”“笨蛋”,到“钱”老师手里却变成“优生”?成为了发明家?成为了长跑冠军?成为了绘画大师?作为教师,我们和学生一样,我们渴望的学习就是能被扬长避短,《学记》中的“教人各因其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以知识为中心。庄子说:吾生有涯,知无涯。“让每一个日子都清澈而饱满。”人的一生可短暂也可漫长,漫长者总在不断地汲取中拓宽生命的长宽高,使得自己的生命立体美好!短暂者反之。帮助教师做一名学习者的感觉极其重要。那么,这个感觉从何处来呢?身为教师,我觉得从无涯的知识中寻找其魅力,在有涯的生命中唤醒其自觉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教师是要“无趣”一生的,这就关系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了。
新教育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提出了“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这是借大师文字的魅力及力量;专业写作,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这是借自己文字的魅力及力量;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这是借集体温暖的魅力及力量。这些学习方式及知识的魅力、力量让一批批新教育教师走向了“教己育人”的道路。
我自己也是受到了很多的益处。以文字为芯,我开启了主题式读写思行,并慢慢被点燃:周一携一颗心做教育,读教育专著,我做起了“无痕教育”的探索,写教育叙事;周二吟一首诗给孩子,读儿童诗,我进行“那诗意在乡土的歌”的课题研究,和孩子们写儿童诗;周三带一本书进教室,读语文教学著作,我开启了“阅读指向表达”的课堂摸索,写语文教学叙事;周四雕一篇文入生活,读文学书籍,我继续“我是谁”的叩问,写心语杂感;周五寄一片情给乡土,读课程研发书籍,结合各个课程的开展,我写课程叙事;周六留一点思给自己,捧读哲学书籍,我写读书心得;周日捧一点爱给小墨,读家庭教育著作,走上新教育新父母的旅程,我写亲子叙事。500多万字的书写,不断地叩问: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往哪里?越发坚持:选择了农村教师,就选择了在黑板前站立的姿势。
在谈到教师专业发展时,朱永新老师说:教育的意义在于让自己更好地成长!当我们教师变得更好时,我们才有力量让我们所遇到的孩子长成更好的自己!
以评价为中心。《庄子.秋水》中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唯有创造不负此生。”可见,这世间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之说。那么,评价就显得非常不容易了,尤其是对成人的评价。这样,能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评价更为温暖一些。
曾参加公开课观摩,后写文《努力着,以你之心理解》:听课,我们往往把目光过多的聚焦在课堂上,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上,聚焦在语文上,却很少给予老师关注。为什么,我们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千师,万师呢?交流,面对执教者,面对观摩者,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努力着,以你之心理解你!或许我曾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场景;或许我正预设着我的课堂场景;或许我也曾在某年某日不知从何说起;或许我也如他们一样在绞尽脑汁地给予孩子帮助……观摩,需要“以你之心理解你”的多角度解读教者及课堂,而教者则更需要“以你之心理解你”的多元化审视纳入。
努力着以你之心理解,以评价为中心也是我们教师学习者的渴望。
以共同体为中心。中国有句谚语: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这是在强调集体的力量。“我在这里。”提高教师学习的一重要方法是发展实践共同体,这是一种吸引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实践建立合作的同伴关系的方法。
10年来,在新教育这个大共同体中,我又在一些小的共同体中,慢慢汲取养料:种子教师成长团队中,我们共读共写共研相互交流;先在网师中,学哲学,认识自己,后在新网师里开启新的路程;在萤火虫新父母团队中,和大家一起推广阅读,建立了六安新父母分站……到如今我们的工作室的诞生,点点改变,点点进步,从关注自己到关照他人,我逐渐认识到人生最大的价值是:成长自己,服务他人,奉献社会。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以共同体为中心,就是要通过一群人的共同行走,彼此促进成长,长成更好的自己!
如果说,教育是我们教师的终身事业的话,那么学习,就是我们教师的终身课题!
因为,不断“创造可以突破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