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您见证,我们一起努力

(2022-05-22 08:32:21)
标签:

学习

成长

工作室

您见证,我们一起努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工作室的朋友们:

下午好。

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工作室的相关事宜。

工作室在霍邱县教育局,教育局人事股、教研室等股室的扶持下,在宋效红局长,冯克文股长,李永林主任、刘向南主任、何振铎老师等领导关怀下,在户胡镇中心学校,户胡中心小学的全力支持下长集镇中心校、乌龙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关照下,今日挂牌。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仅代表工作室,向大家表达最诚挚的谢意。谢谢!

工作室根据霍邱县教育局《关于印发<<font face="宋体">霍邱县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以小学语文学科为纽带,遵循教育教学、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服务更多农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而成立。

请各位领导审阅手中的教师风采目前,工作室成员共17名,1名特级教师,4名中小学高级教师,12名一级教师,平均年龄34岁,分别来自城长集、乌龙、城西湖等乡镇,教学基本功扎实,年轻好学,又乐于奉献均在本乡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

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审阅手中的《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三年任期发展规划》,我们工作室的宗旨:成长以及帮助成长。

成长方面,我们称之为蓼城.燎原,我们有自己的logo,以蓼城辣蓼花为愿景,愿我们的成长如这花般绚烂,希望以点亮自己为目的,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提到的“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为行动发展方向,通过读写思行研”为主要行动方式,组织大家于线上,线下的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长成更好的自己。如,规划中目标里提到的:

1.通过共同阅读,每个成员能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打通,做到学以致用。

2.通过共同写作,每个成员能够写好教育教学叙事、论文,以此反思教育行为,做好语文教学或班主任工作,提升育人品质。

3.通过共同研讨,每个成员能够在自己班里研发课程,在乡镇间或更高的平台进行研讨课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三年后,工作室成员教学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研能力明显增强。

5.三年后,工作室建设完善,能够较好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帮助成长方面,我们称之为萤火虫,我们建有萤火虫六安分站,我们工作室成员都是义工,希望以照亮他人目的,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提到的“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为行动发展方向,农村教育实情为抓手,立足课堂,通过做适合农村孩子成长的教育教学探索为主要行动方式,为农村的家长、孩子们服务。如规划中具体要求里提到的:

6.强化理想课堂教学意识。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积极参加校际及县级教学比赛或展示活动,每学年不少于一次执教公开课,积极撰写课例。

7.强化教研科研意识。围绕农村教育实情,落实乡村教育振兴开展课题研究,课程研发,主持或参与一个本学科或与学科相关的课题研究,并有实质性的研究。

8.强化交流共享意识。每月开展一次线上主题交流研讨,每期开展一次线下主题交流研讨。

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审阅手中的《霍邱县董艳名师工作室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本工作室刚刚成立,我们将根据霍邱县教育局、相关股室工作总体部署、各级小语工作安排和工作室三年建设发展目标,遵循新发展理念,从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总结三个维度,开展学习培训、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基本功训练、同行交流等系列活动,突出统编小语教材研究与使用、新课程标准学习重点,促进工作室全体成员教育教学观念接轨教改前沿、专业能力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升,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推进双减工作。我们的2022年工作安排均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3月,4月的工作均已完成,5月的《我的个人发展规划》的写作已完成并在完善中;本周,我们将启动《我的阅读史》的写作及相互修改活动。

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审阅手中的两个公众号:第1个公众号,为成员服务,记录大家的成长,目前已刊发成员文章9篇;第2个公众号,为家长、孩子们服务,记录孩子们的成长,目前已刊发孩子们的文章、诗歌10期。

成长以及帮助成长。时时不忘学生的渴望,家长的期盼,我们工作室定当孜孜不倦刻刻谨记专家的指导,领导帮助,我们工作室必当全力以赴。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