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清华大学(一)

(2023-10-13 11:20:09)
标签:

旅游

分类: 个人笔记

清华大学我在2014年借开会之机来过。这次还想再来,是因为春玲她俩没有到过,况且上次来也没有看上多少初,还因为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相邻,游览起来比较集中,不用东跑西颠地疲于奔命,还经受得起,于是选中了这么来过景区。如果来得及,还想再看看圆明园。

吃完早饭,王庆文的“霞姐”夫妇带着我们就出发了。大越野车,开起来很爽。再次经过了石峡关一段又一段的隧道,看见了“崇山峻岭”和几段长城……  

又到了昌平,这几天可是几经昌平了。到了昌平,也就上了六环,进入市区了。

十点多些,“霞姐”把车子开到了清华大学的的西门,孙晓霞很快就联系上了,贺旺紧接着也到了。贺旺不仅自己亲自驾车来,还委托了一位迟师傅开了一辆别克商务车随行——规格很高!

清华大学我上来过的,2014年,到北京开会,现打车和助手刘升特意直奔这向往已久的著名高等学府,在刘升的引导下匆匆走了几处,还挺好,大多值得打卡的“景点”都看到了。

资料: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的附属园林,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两部分,咸丰年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这些情况,贺旺也都介绍到了) 

校园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区、西区。西区校园为老校区,以美式的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的砖 水木清华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大礼堂为其中心景观,图书馆、科学馆、清华学堂、西体育馆及新建的理学院、新图书馆等建筑分布其间,而原“工字厅”、“古月堂”、“水木清华”等古建筑,以及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描述的“近春园荒岛——荷塘”等,则展示了中国传统的皇家园林风格。东区校园50年代则以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90年代开始主楼前后新建了各院系系馆及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紫荆公寓等现代风格的建筑物,雄伟大气,而又安静舒适。  

贺旺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清华大学的新建筑,如第六教学楼、信息技术研究院楼、纳米科技楼、美术学院大楼、新清华学堂(清华百年学堂)、音乐厅、校史馆、艺术/博物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图书馆四期扩建工程等。


游清华大学(一)

清华大学是贺旺的母校,学士和硕士都是再此就读。堂堂的清华学子,现在大有作为!他主动给我们当起了高级向导,一路走来,一路说着。先到的“景点”是图书馆。贺旺非常熟练地给我们逐一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一期工程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19164月始建,19193月完工,建成的老馆东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动工和建成者,当时的馆舍面积仅有2114平方米。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

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成)"之称的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馆舍面积扩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新馆的设计在建筑风格上与老馆和谐地融为一体,衔接的非常自然。

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关肇业院士设计,19919月建成。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与老馆浑然一体,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因而获得了1993"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至此,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三期工程,看上去同样古朴而典雅,简约而庄重,内外都静静的,典型的潜心读书之所在。

2016422日,由印度尼西亚华人企业家力宝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李文正捐建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李文正馆落成典礼在清华校园内举行。该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关肇邺先生领衔设计,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可藏书60万余册,提供800余阅读坐席,与图书馆原有建筑连成整体,共同组成清华大学图书馆体系中的总馆。这就可以说是第四期了。

贺旺还告诉我们,哪里是原来的正门,哪里是二期的正门;哪个朝南,哪个朝东;哪个是杨廷宝设计的,哪个是关肇业设计的……不愧是建筑学专业毕业,他的这番解说,处处体现着建筑学和建筑史的知识,令人很长见识。合影,留念!

游清华大学(一)

游清华大学(一)

游清华大学(一)

游清华大学(一)
游清华大学(一)

清华的校门很多,值得打卡留念的有这么几个。

我们这次不知道从哪个校门进来的,匆匆忙忙,或者说不知不觉就进去了,可能是个不太主要的校门,没留意到什么门楼之类的。这回只重点看了清华二校门。2014年我是来过的。清华二校门位于清华路中段,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额上刻有晚清军机大臣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二校门原为清华正门,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现在的西门)。于是,这座最早的主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二校门是原清华正门,曾在1966年被校内的红卫兵当作“四旧”推倒、砸毁。现在的二校门是1991年清华80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校友捐资在原址重建的。

西门建于1933年清华校园扩建之时。它位于清华路与中关村北大街的交汇处,它的西南面是北京大学,西北面是圆明园。游客一般都是从这个校门进入清华大学参观游玩的。它与二校门类似,也是三拱“牌坊”式的建筑。

东南门是清华大学现在的主校门,也是机动车进出量最大的校门。校门外的石条校牌建于2000年,其形似一枚立于草坪之上的“校徽”。石条正面刻有“清华大学”的校名,背面刻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东南门是现代式的大门,打卡拍照的话,没有二校门和西门那么有历史感。好处就是这里门前比较开阔,人又较少,甚至可以独占大门来拍照。它是打卡清华校门的第三选择。

游清华大学(一)
游清华大学(一)

清华主楼于1966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游清华大学(一) 游清华大学(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烟袋斜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